臨汾新聞網訊 自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設立以來,檢察機關作為憲法明確規定的法律監督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職,推動相關單位和企業堵漏建制,促進行政執法機關嚴格監管執法,可謂是 “對癥下藥”。
今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立足法律監督職能,緊緊圍繞人民群眾關注的公共利益痛點、難點持續發力,辦理了一批公益訴訟案件,切實維護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截至目前,全市檢察機關共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711件,立案624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584件,辦案數據居全省前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9件,法院已判決18件,全部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辦理的全省首例十倍懲罰性賠償案件,對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加大違法者違法犯罪成本,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減少食品安全方面違法犯罪具有重要的意義。
加大辦案力度 突出辦案質效
2019年,通過召開全市公益訴訟工作推進會,分解工作任務,突出重點領域、熱點難點問題的案件辦理,要求全市檢察機關將加強公益訴訟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嚴格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權,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加大辦案力度,推動法律監督水平躍上新臺階。同時,市縣兩級檢察長親自辦案,重要工作直接部署、重大問題直接過問、重點環節直接協調、重要案件直接督辦,充分發揮了在解決分歧、排除阻力中的協調作用和具體案件中的引領作用,穩步推進全市公益訴訟工作。
在持續加大辦案力度、推動領域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全市檢察機關扎實開展調查取證工作,把提升辦案質效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整改率為目的,更加注重案件辦理質量和監督的精準性,不斷提升檢察建議的質量和實效,涌現出了一批優秀案件。其中曲沃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排堿溝河道垃圾污染環境、阻礙行洪一案被省檢察院確定為全省第三批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同時,堅持效果導向,注重以個案辦理推動行業和區域相關問題的集中整治,努力做到辦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引導社會面,實現標本兼治,樹立檢察工作權威。
完善辦案機制 開展專項活動
為了促進構建監督剛性機制,借助地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及相關部門的力量搭建溝通平臺,推廣實行了檢察建議公開宣告、現場送達制度及訴前圓桌會議制度。檢察建議公開宣告、現場送達制度改變了以往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之間文來文往的做法,公開宣告、送達檢察建議,在發揮檢察監督職能的同時,有助于釋法說理與宣傳,提升案件辦理的權威性與實效性。訴前圓桌會議制度力爭凝聚廣泛共識,形成各方合力,促進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將問題解決在訴前,節約司法資源,提高監督質效,以最少的司法投入,獲得最佳辦案效果。
全市檢察機關秉持“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的理念,將高檢院、省院的工作部署和臨汾實際緊密結合,依次開展了“舌尖上的安全”、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攜手清四亂 保護河湖生態”、煤矸石治理、保健品市場整治及醫療廢物處理專項活動,均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舌尖上的安全”專項活動發出檢察建議104份,依法從嚴打擊了食藥安全違法犯罪,確保人民群眾吃得安全、用得放心;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活動發出檢察建議70份,有效遏制了企業污染排放、工地揚塵等違法行為;“攜手清四亂 保護河湖生態”專項活動發出檢察建議93份,促使我市汾河及其支流河道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煤矸石治理專項活動發出檢察建議28份,促使煤矸石等污染物初步得到了規范處置,礦山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恢復;保健品市場整治專項活動發出檢察建議3份,對保健品惡意推銷、欺詐消費者等違法行為進行了有效治理;醫療廢物處理專項活動發出檢察建議17份,加強了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有效保護了環境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加強溝通聯系 加大宣傳力度
市人民檢察院進一步加強與行政執法機關的聯系,深入生態環境局、水利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行政執法機關座談溝通,初步形成了信息共享、線索移送等常態化溝通和協調機制,就行政機關執法工作情況和公益訴訟工作情況進行相互通報。加強與法院的溝通,就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法律適用、案件管轄、協同工作機制等達成共識,確保訴訟效果。
與此同時,全市檢察機關主動把公益訴訟宣傳工作納入黨委、人大、政府宣傳的大格局中謀劃和推進,不斷提升公益訴訟工作的知曉度和影響力。全市17個縣(市、區)院均在高速路口或縣城醒目位置設立了“檢察公益訴訟 守護美好家園”大型宣傳牌,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公益訴訟宣傳“全覆蓋”。
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是檢察機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道重要防線,對于維護國家利益、守護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全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達到了雙贏多贏共贏辦案目的。保護了生態環境和資源,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8.1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積117.5畝,清理河道垃圾79022立方米。整治環境污染企業1家,督促清除違法堆放的生活垃圾4227萬噸,督促回收和清理生產類固體廢物2900萬噸,其中煤矸石2040萬噸。共挽回、復墾耕地23畝,挽回國有林地21.72畝。守護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整治學校食堂29家,保護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1處;督促查處銷售假藥18種,價值100萬元。挽回了國有財產損失,督促保護各級國有文物17處;督促收回人防工程易地建設費57.4萬元。下一步,全市檢察機關將繼續圍繞市委工作大局,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強化擔當,勇于作為,真正當好公共利益的代表、公平正義的守護者,不斷推動公益訴訟工作取得更大成績。
記者 白潔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