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李藝與王霞是某鎮街頭出了名的好姐妹,二人的能力與氣質都非常出眾。王霞系街頭的老生意人,經營布匹店20余年,十幾年前,李藝從外地來到該鎮開了一家大盤雞店。李藝初來乍到,街上的部分小商小販總想施展一下威風,每次王霞總會“出手相助”,為李藝撐起一片正義的晴空,在王霞的庇護下,不僅生意逐年紅火起來,還利用閑暇賣農副產品,幾年的功夫就成長為街上的頭等生意人。王霞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對這個勝似親妹妹的女人,無論從經濟上,還是生活上依舊鼎力相助,李藝去太原進貨差一萬元資金,一個電話王霞便會打入其卡里。李藝也不忘這位“恩人姐姐”,自己舍不得穿的好衣服,給姐姐買上,幾乎包攬了姐姐的衣服。有賺錢的好機會,第一個會想到姐姐。
但天有不測風云,從去年起,通過李藝出借的部分借款,因借款人涉嫌非法集資罪鋃鐺入獄,部分借款血本無歸。李藝頻頻被訴,王霞深知妹妹遇到了難處,但仍然一如既往地相信妹妹的人品,和妹妹一起應對官司,墊錢為其收拾殘局。
直到去年夏天,王霞丈夫患腦血栓需一筆醫療費,為丈夫治病,無奈催李藝償還其借款7萬元,李藝承諾6月底前償還5萬元。但約定的期限截至,李藝依舊沒有償還能力,王霞來到其家里督促,她目睹了自己不熟知的李藝的另一面,面對債權人催債,李藝稱其病發,躺在雨地里久久不起,被送往醫院治療,事發后債權人為李藝支付了4000元醫藥費。
王霞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要賬不成反被訛了醫療費。她痛下決心,一紙訴狀將李藝告上法庭,請求古縣人民法院判令償還借款7萬元,并承擔利息。該院第三審判團隊的主審法官為達到修復原被告感情,達到案結事了的初衷,對該案進行庭前調解,結果卻出人意料,李藝如同發瘋,稱王霞沒有姐妹情誼,王霞火冒三丈,稱李藝謊話連篇,不講誠信,在主審法官與工作人員的再三勸解下,才得以平息。
眼看著開庭時間就要到了,主審法官一想到二姐妹因民間借貸坐在原被告席上對簿公堂的一幕,甚是惋惜,便決定再組織一次調解。調解前為他們泡了一壺茶,與二姐妹聊聊家常,引導她們共同回憶多年來互相幫襯的場面,往事一幕幕浮現在原被告雙方的腦海里,喚起了她們對真情的渴望。李藝開口了:“姐,如果還是我給你買衣服,我絕對不會讓你穿這種衣服。”姐姐也開始批評妹妹了:“聽說你現在的大盤雞店買賣不如以前了,你要守住攤子,好好經營。”兩姐妹要求自行商量借款的事,不到一個小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王霞放棄3萬元本金及利息的請求,李藝分兩批共償還王霞4萬元。主審法官再次叮囑原被告守住誠信,守護好姐妹間的來之不易的情誼,二人連連點頭,手拉手走出法院的大門。(馮碧青)
(文中的當事人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