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富不算富,讓大家都致富,那才是高興的事。”這是強戰東心底最樸素的想法。在吉縣,35歲的強戰東通過自己的努力創業走上致富路,但他不忘鄉鄰,主動積極幫助他人脫貧致富,受到當地群眾的交口稱贊,他本人因此被評為山西省“鄉村致富好青年”。
強戰東是吉縣中垛鄉中垛村村民,高中畢業后,他便獨自一人到太原打拼,起初在一家摩托車經銷部當推銷員,由于他好學上進,表現出色,期間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
2000年,強戰東回到老家自己搞起了摩托車經銷,收獲了創業后的第一桶金。強戰東天生是個不甘寂寞的人,在經銷摩托車的同時,他看到了吉縣發展蘋果產業的機遇,便承包了20畝果園,3600畝生態林地,搞起了多種經營。在生產實踐中,他發現吉縣蘋果品質逐年下降,便多方求教專家,找到了是因為有機肥匱乏的癥結,而這一現象在吉縣相當普遍,已制約到蘋果產業的發展。
強戰東尋覓到了商機,萌發了探索生態種養的現代農業模式。2009年,他多方籌資800萬元,成立了集養殖、果園、生態林建設為一體的生態循環型綜合性養殖企業吉縣天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開始了養豬事業,探索出了“畜-沼-果(林)”循環經濟模式。
強戰東通過調查發現,當前生豬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發展較快,但相當一部分養殖場建設不夠規范,只有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才是做大做強生豬優勢產業的戰略舉措。
有了新的目標,強戰東對公司進行了新的設計,新建了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圈舍面積由原來的3000平方米增加到11700平方米,存欄能繁母豬達825頭,商品豬存欄保持在5000頭以上,年出欄商品豬8500頭以上,年經濟效益達200余萬元,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培訓鄉鎮青年5批共320人,同時可為周邊果農提供有機肥近萬噸,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蘋果產業的提質升級,帶動中垛鄉乃至全縣的生態養殖業快速發展。
頭腦精明的強戰東致富了,他沒有忘記家鄉人,以自己的養殖場為陣地,將生豬養殖技術和經驗無償傳授給村民,并積極扶助農村困難戶養殖良種瘦肉型豬。
在強戰東的帶領下,中垛鄉很多的農戶都開展了生豬養殖業,中垛鄉的小型規模養豬戶有了迅猛發展,成為了小群體大規模養豬的典型鄉鎮,帶動了周邊村民一齊走上養豬致富的道路。
對于個別特困戶,強戰東不但傳授種養技術,還把豬苗賒給他們。吉縣中垛鄉中垛村村民強連成,家庭經濟十分困難,為了幫助強連成,強戰東一方面送去資金和豬苗,一方面手把手地傳授養豬方面的知識。經過兩年的努力,強連成不但擺脫了貧困,而且還發展了一個小型的養豬場,年產值10多萬元。
村民強學忠原本飼養的是土種母豬,一年下來虧本不少,無法繼續經營。強戰東看在眼里,決定扶助強學忠繼續發展生豬養殖。兩年時間共賒給強學忠母豬15頭,仔豬150頭,還借給他3000元購買飼料。
在強戰東的幫助下,強學忠現在每年飼養母豬25頭,肉豬100頭,年創產值20萬元。現在以中垛村為中心的生態養殖迅速發展,形成了每戶幾畝蘋果園、幾頭豬、1個沼氣池的“小規模、大群體”的生態種養循環圈。中垛村現在豬存欄量超過12000頭,新建沼氣池600余個,蘋果品質也大幅提升。
去年,強戰東又籌資1800余萬元,對養殖場進行擴建,新增豬舍8000余平米,引進杜洛克等優良品種,建立牧草基地3000畝,形成了施設齊全、工藝先進的現代養殖企業。在規劃中,他特別設計了100余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產生的沼氣除滿足企業使用外,還能為100余戶村民提供清潔能源。目前,企業改擴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一個現代化、生態化、產業化的生態養殖企業正在成為牽動農民致富的強大引擎。
記者 張瑩超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