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制度,是國家為經濟困難或其他符合法定條件的當事人提供免費法律幫助,以保障其合法利益得以實現的一項法律制度。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對于全面貫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促進司法公正,保障司法人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一支重要力量,法律援助工作始終致力于把黨和政府的關愛,公平地給予每個公民。作為我市法援工作的具體承擔者,2014年以來,市法律援助中心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利民便民為民的工作原則為宗旨,恪守“主動、有為、有效”的工作理念,不斷加強窗口服務建設,著力提高法律援助公眾知曉率,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有力推進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向前發展。
實施便民工程 提升窗口形象 走進市法律援助中心,“民為本、法為天、公為職、廉為鑒”十二個大字與莊嚴肅穆的法律援助徽章交相輝映;大廳北側墻上的LED屏幕上滾動播放著掛法律援助服務范圍,受援條件、對象,申請法援應當提交的材料一目了然;大廳專門設立咨詢區、等候區等規范標準的人性化的便民服務設施……眼前的一切只是市法律援助中心優化窗口環境,完善服務功能,更好地向群眾提供法援服務的側影。2014年以來,市法律援助中心嚴格按照上級部門具體要求,對法律援助便民大廳的硬軟件設施進行了配套升級。同時,為貼近群眾,該中心還制定出“接待群眾熱心、聽取情況耐心、幫助群眾熱心、解決問題誠心、了解案情細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的六心服務;“作風紀律、環境衛生、文明用語、服務態度、考評考核”的五嚴管理;“服務零距離、業務零差距、工作零積壓、群眾零投訴”的四零目標,一項項工作的開展,提高了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也切實將“微笑服務、高效服務”融入到接待受援群體上來。
“12348”伸出法援關愛之手
“我的最低生活保障沒有落實,該怎么辦?”“老板都三個月沒發工資了,該怎么辦?”“在公司上班一年了,老板不給我辦理社會保險,該怎么辦?”……每當群眾遇到諸如此類問題時,便是“12348”法律援助熱線向困難群眾伸出的關愛之手。自2014年6月“12348”法援熱線開通以來,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市直各律師事務所精心選拔出20名業務嫻熟、普通話標準、能夠熟練操作電腦的職業律師,負責專線接聽群眾來電,并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熱線平臺管理制度》《熱線值班制度》及《12348文明用語》,明確了相關人員職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理實施,使得我市“12348”熱線接聽率不斷上升。截至目前,已接聽熱線近3000次,接聽率始終位居全省前列。
優化協作機制 打造“親和服務”
2014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對于本轄區內疑難案件及有較大爭議、重大影響的案件,多次組織經驗豐富的社會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司法鑒定人員進行研究討論。加強與公檢法及民政、婦聯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并采取電話跟蹤、征求意見反饋、不定期聽取援助律師匯報辦案過程,對案件質量進行了及時評議,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法律援助辦案公信力。與此同時,該中心進一步加強基層站點格局建設力度,共在臨汾軍分區、市看守所、市婦聯、市信訪局、市殘聯、市總工會6家單位設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全部加掛匾額。站點負責人及聯絡員的落實,法援工作流程的發放,從根本上擴大了法律援助覆蓋面、解決了群眾法律援助需求。在法律援助宣傳服務方面,2014年,該中心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法律援助與您同行”系列宣傳活動。一是農民工討薪專項服務活動。對農民工法律援助擴大范圍、降低門檻,優先受理、快速承辦,切實保障討薪法律援助案件的工作效率。二是關愛婦女兒童法律援助送溫情活動,對有關婦女兒童的法律援助案件放寬申請條件,優先辦理,對行動不便、有特殊困難的老弱婦女和未成年人提供上門服務。三是法律援助守護“夕陽紅”行動,設立老年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老年人拓寬申請渠道,簡化審查程序,快速辦理,盡力用勸導、調解等非訴訟方式辦理涉及老年人的家庭糾紛案件,促進社會和諧。凝結著該中心一班人艱辛的汗水與無悔的付出,2014年9月,市法律援助中心被省司法廳授予“全省法律援助案件質量同行評估工作先進單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新的一年里,市法律援助中心將繼續秉承“降低門檻、擴大范圍、應援盡援”的工作理念,為進一步建設“法治臨汾”貢獻力量,也為受援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撐起一片“法治藍天”。
記者 邱睿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