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天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有一些人因為鍛煉不當造成損傷。市人民醫院骨科醫師孫振偉提醒市民――
隨著天氣的逐漸變冷,人們在進行鍛煉和健身時,也更容易發生扭傷事故,尤其是老年人。當然扭傷多發生于身體的關節部位,原因也是多種多樣,如有運動前的熱身不充分、年齡原因造成的關節軟骨的蛻變、關節炎、健身裝備的不合適等。針對這些頻頻發生的扭傷事故,市人民醫院骨科醫師孫振偉給出了一些建議,他強調,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有益健康。進入冬季以后,在鍛煉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注意保護關節。
保護關節要加強肌肉鍛煉。孫振偉介紹,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關節損傷的人目前占人口很大比例,這主要是因為,人到了一定年齡以后,關節本身的相關軟骨就會有蛻變,這種蛻變的原因很復雜,除了年齡的因素外,還有因為長期不活動,軟骨細胞得不到有效刺激,造成軟骨細胞的蛻變、衰變。
孫振偉認為,年齡的問題無可回避,但保持關節軟骨的活力卻是可以通過鍛煉達到的。而做一些適當的關節運動就是一種有效的刺激,也能把圍繞關節的那部分肌肉練出來,對關節起一部分代償作用。孫振偉說,上年紀的人由于神經蛻變,靈敏度差了,肌肉力量也弱了,所以容易出現關節問題,“我建議那些上年紀的人慢慢地多做一些靜力性的肌肉訓練,把肌肉練強,就像電線桿兩邊拉著鋼筋一樣,這樣就能穩定了。”據孫振偉介紹,這類運動包括伸直腿、抬腿、綁沙袋、騎馬蹲襠練站馬步等等,都非常有效果。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平時應該注意保暖,不能著涼,運動時也一定要適可而止,不能過量。“感覺微微出汗時就達到目的了,有些上年紀的人好勝心強,老想競賽式地玩下去,這是我們所不主張的。”
保護關節要適度鍛煉。孫振偉介紹,人體的各種狀態中,最磨損關節的其實是人在半蹲時。對中老年人來說,爬山、上下樓梯等就是一種比較磨損關節的運動。如果出現骨性關節炎、關節疼痛這樣的問題,要盡量避免爬山、上下樓梯這樣的運動,這樣才是對關節的一種保護。當然也有些運動是適合保護關節的,比如游泳。對于關 節有問題的人來說,在平常鍛煉時的強度一定要適中偏小一點,不要一走就走很長時間,可以走一段休息一段。另外在飲食方面也可以適當增加蛋白的攝入量,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海鮮類等蝦蟹貝殼之類的食物,飲食習慣對中老年人的軟骨有一定的營養作用。
保護關節要注重生活細節。孫振偉提醒,保護關節除了進行正確的運動外,進行一些物理按摩,穿鞋講究一些也是不容忽視的。據介紹,物理按摩有助于增強肌力、改善關節活動范圍。但按摩并不能起到治療作用,若不當還會加重病情。因此,按摩建議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還有一個誤區是穿鞋,單薄的平底鞋其實并不是最佳選擇。因為穿平底鞋行走時體重會過多壓在腳后跟,時間長了上傳的沖力可能會使人產生足跟、踝、膝、髖、腰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適,對關節造成不良影響。最好是穿松軟、鞋底有彈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閑鞋,這樣可以減輕對關節的沖擊,降低關節磨損。
孫振偉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幾點:1.生活中,不要讓關節長時間處于一種姿勢,特別要注意避免關節的機械性損傷。盡量減少關節的負重和磨損,如膝、踝關節的關節炎患者平日要盡量避免上下樓梯、長時間下蹲、站立等較劇烈的對關節有損傷的運動。
2.運動時切忌爭強好勝,適度適量即可。一般自己感覺微微出汗時就可以停止鍛煉。平時慢步行走時也要注意不要過長時間,可以走一段休息一段。可以適當選擇游泳、騎車、做操等關節負重較輕的運動,也可利用把手、手杖、護膝、步行器、楔形鞋墊等輔助關節運動。
3.飲食上可以適當增加蛋白攝入量,牛奶、豆制品、海鮮類的蝦蟹貝殼可以適量多吃。關節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切忌到不正規的小診所進行按摩治療。 記者 李嬌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