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陜西婦產科醫生販賣嬰兒的事件一經曝光,引起輿論一片嘩然,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
富平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副主任張某以“嬰兒患有先天性疾病”為由,誘使產婦放棄嬰兒,并乘機將新生兒以2.16萬元的價格倒賣給人販子牟利。
8月4日凌晨,被拐新生兒在河南被警方成功解救,重新回到父母的懷抱。與此同時,涉案嫌犯被警方抓獲,涉案醫師張某被吊銷醫師資格,涉事醫院院長等3人被免職。
這起事件的結果雖然是惡人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孩子也終于與父母團圓,但其所反映出的問題卻不能隨著事件的結果冷卻。拐賣嬰兒讓多少家庭變得不幸,人們對于人販子早已深惡痛絕,然而,當迎接新生兒的醫師成為販賣嬰兒的“黑手”,如此“近水樓臺”的犯罪多么駭人聽聞。醫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白衣天使”,張某作為一名產科醫生,在他“天使”的光環下卻掩蓋著一顆貪戀暴戾的“魔鬼”之心,張某的行為不僅打破了道德底線,也打破了法律的底線。
根據相關法律,有產婦和嬰兒死亡以及新生兒出生缺陷情況的,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備。張某怎能無懼法律,私自“處理”嬰兒?顯然,這與院方的監管脫不了干系。假如涉事醫院對死亡和存在缺陷的嬰兒監管到位,張某的販嬰也不會8年都沒被人發現,涉事醫院院長等3人被免職,正是為其監管失職付出代價。販嬰事件曝光后,富平警方又連續接到7起類似報警案例。在這8年里,又有多少父母和子女在“被欺騙”的情況下失散了。盡管這起事件只是一起極端個案,但它的背后是一個值得反思的教訓。筆者不禁要問,還有多少醫院存在這樣的監管漏洞?還有沒有這樣的“魔鬼”醫生在利用職務之便,干著沒有道德底線的勾當。
古人講,醫乃仁術。筆者認為,作為一名醫生,醫術精湛固然重要,但醫德才是行醫之本,沒有醫德,醫術再高也只是個牟利工具。販嬰事件雖已過去,但醫療衛生行業必須警鐘長鳴,每一位醫務人員都應以此為戒,守住這一份職業道德底線,因為,沒有遮得住的罪惡,觸犯法律,必然受到法律的嚴懲。
■白潔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