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北京來人“要聽聽先人的故事”,幾位“六必居”后人分別從大陽鎮、縣底鎮等地趕到客人們下榻的唐堯酒店。由于此行中“六必居”集團的中層領導陳杰等人曾于2007年來過,大家并不陌生,賓主相見,相談甚歡,之后同往杜村。
參加座談會的有堯都區、堯廟鎮的領導及曾經在“六必居”工作過十多年、現在唯一在世的技師邢政家,六必居”最后一位私方經理賀永昌的兒子賀麥來及女婿于樹義、六必居”員工之子張德華、趙氏三兄弟的后人趙喜等人,大家濟濟一堂暢所欲言。
提及過往和父親,今年70多歲高齡的張德華還是淚濕衣襟:雖然7歲時父親就離世了,但我一直記得他對我說過的六必居教導徒弟的規矩,為人不要眼小皮薄,不要膽大妄為,干活要謹慎細心,從政幾十年,我一直謹記這個教導,不僅沒有違法亂紀,連違反程序的事都沒有做過。”張德華激動地把他收藏的一本《晉商文化全覽·臨汾卷》贈送給了“六必居”集團董事長杜吉信,其中有關于“六必居”的內容,因為此書存量不多,十分珍貴。
“雖然小時候家世不錯,可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吃飯不能剩一粒米。”六必居不用‘三爺’,即少爺、姑爺和舅爺,怕他們仗勢欺人,不好管理……”
聽了大家的發言,六必居”集團董事長杜吉信就此次來臨汾表達了三個層面的感受:作為大槐樹的后裔,滿足了游子歸鄉那種復雜的故園家國之感;尋訪堯祖,領略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深感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山西人的驕傲和自豪;親臨考證‘六必居’先人趙氏祖籍所在地,追尋‘六必居’的歷史、暢聊老字號的未來,心情非常激動。”
座談會上,杜吉信還向大家介紹了“六必居”的現狀,他表示,六必居”的發展歷經了風雨輝煌的五百多年,現在的“六必居”人,將不斷汲取前人的經驗,傳承創新,使“六必居”在未來百年、千年的發展中實現“傳統而又現代、經典而又時尚”的目標,把“六必居”做成安全食品的代名詞。杜吉信代表“六必居”集團,將精心整理過的《六必居根賬》宣紙版的復制品及《六必居大柵欄起源店的改擴建》贈給了張德華先生。
宋家基祖籍臨汾,現居北京,其祖上在“六必居”工作過,所以他對“六必居”也有著很深的感情。他說,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更多的人了解了臨汾堯廟杜村趙氏三兄弟不僅是“六必居”醬菜的研制宗師,還是紅星二鍋頭釀制生產的宗師,一個城市中兩家不同領域的知名老字號竟然出自同宗,出自同一個村莊、同一家人,這在中外商界都實屬罕見,這是我們臨汾的驕傲,只有通過弘揚展示,才能使公眾了解其中的奧秘。我建議,打造一個老字號一條街或者一個非遺村或者一個博物館,將移民文化、晉商文化、根祖文化等結合起來,營造氛圍,向大家集中展示臨汾的深厚文化、弘揚晉商優秀的經營理念及名優特產品,發展當地經濟。紅星博物館館長張育民也表達了相似的愿望。
堯都區的領導十分誠懇地希望,京、堯兩地今后能加強聯系,經常得到老字號企業的指導,繼承、挖掘堯都本地優秀的傳統工藝、技術,大力開發特色突出、質量上乘、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加強市場營銷,深度培育堯都品牌,讓老字號在故鄉煥發出獨特的作用。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