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貪黑、披星戴月、埋頭苦干,環衛工人用他們辛勤的雙手使我們的城市一天比一天美麗,為居民的生活帶來一份干凈整潔。除了一線清掃工辛勤的勞動,還有在寂靜的夜晚清運市區的生活垃圾的清運工。
9月1日22時許,經過雨水的沖刷,廣宣街菜市場垃圾站流出油乎乎的泥土,市垃圾清運中心的環衛工人杜建福不時地用手中的鐵鍬鏟著泥濘的菜葉,伴隨著裝載機“轟轟”作響,一堆臭烘烘的垃圾被裝上了清運車,經過翻動的垃圾不時傳來陣陣酸臭味。
“平時用人工清理此處的垃圾需要兩個半小時,現在用裝載機清運不到10分鐘,不僅節省了人力還加快了清運的步伐。”杜建福說,現在每天晚上能清運8趟,裝載機只負責市區幾個比較大的垃圾站的清運。來不及多說,他們就趕往了下一個垃圾站。
在市建筑公司48號院附近的垃圾站,清運工吉雙記和霍旭晨開著10號敞口車正在清運片區的垃圾。記者在現場看到,伴隨著陣陣小雨,穿著雨衣的吉雙記和霍旭晨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為了保障天亮前完成片區內的清運工作,他們連說話的工夫都拿著手中的鐵鍬,一鏟一鏟地往清運車上扔。
該垃圾站的對面是一個理發店,還有顧客在理發。店主白女士告訴記者,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環衛工人開著垃圾清運車來此處清理垃圾,他們不怕臭不怕臟,很欽佩他們的敬業精神。附近居民李女士說,現在環衛工人這么辛苦,沒日沒夜地為人們的生活環境提供著服務,有些居民不自覺,倒垃圾時經常是隨手一扔,一遇刮風天氣,塑料袋、紙片刮的到處都是,也有不少拾荒者到處翻揀,往往造成四周一片狼藉,給清運垃圾工作帶來許多不便。
“西至濱河西路,東至鐵道,以鼓樓東西大街中心為界,北至北外環是我們所負責的北城片區。”清運中心北城負責人雷明喜告訴記者,全市垃圾清運劃為南城、東城以及北城三大片區,他們負責北城片700多垃圾站點的清運工作。
“垃圾清運工作比較特殊,白天人車流量大,只能在夜晚工作。”雷明喜告訴記者,市區共有2217個垃圾站,每天所清運的垃圾將近500噸。每天晚上出動的清運車共29輛,其中11輛敞口車、18輛壓縮車,每晚一輛車可拉2-3趟。工人要從前一天下午6時許一直干到第二天6時才能把市區的垃圾清運完。所以,每天工人要提前到清運中心檢查車輛,做好出車前的準備工作,敞口車負責小巷中的垃圾,壓縮車主要是負責街面的垃圾回收,每天6時30分必須完成市區內的清運工作,保證白天居民的日常生活。
記者 王隰斌 趙億平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