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醫生忠告:玩20分鐘手機,平均視力接近輕度假性近視;玩20分鐘平板電腦,淚膜破裂時間與干眼癥患者相當。”這是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引起很多人關注的一則信息。看到這樣的信息,人們不禁會有這樣的疑問:電子產品對我們的視力真的有這么大的危害嗎?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視力呢?帶著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
對于長時間和電子產品“親密接觸”而給雙眼帶來的重負,在電信公司上班的市民王女士感受頗深。因為工作原因,王女士經常使用電腦,同時,她在生活當中也是一名“微博控”,只要一有空閑時間,王女士就會拿出手機刷新一下微博,生怕錯過了精彩的信息。最近,王女士感覺眼睛很干澀而且看東西很模糊,便去醫院查看,醫生告知她由于接觸電子產品過多,才對眼睛造成了傷害,本來不近視的王女士不得不戴上眼鏡,這讓王女士后悔不已。
無獨有偶,記者在市區一家醫院的眼科門診碰到了前來就診的成先生。成先生是一位80后,也是典型的“手機控”,他喜歡玩手機游戲、看小說,“我知道電子產品對眼睛不好,但是具體有什么危害自己也說不上來。”最近,成先生感覺眼睛干澀、腫痛甚至有時候會頭暈,他以為是因為自己長期戴隱形眼鏡的原因,于是他就把隱形眼鏡換成了框架眼鏡,但眼睛不舒服的癥狀并沒有緩解,所以他就來醫院檢查。和王女士一樣,成先生也是因為長期接觸電子產品對眼睛造成了傷害。
據眼科醫生介紹,近幾年,像王女士和成先生這樣眼睛不適來就診的患者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引起的干眼、視疲勞、視力下降、近視、結膜炎、角膜炎等。醫生稱,人們在使用電子產品時,眼睛會長時間盯著屏幕不動,也就是當注意力非常集中時,人們眨眼次數相對就會減少,這就導致角膜得不到濕潤而患上干眼病,而且現在很多人喜歡睡覺前側臥在床上玩手機,兩眼用眼不均衡,時間久了還會造成左右眼睛視力偏差;還有人喜歡睡覺前關著燈玩電腦或者手機,長期在黑暗的環境中使用電子產品,會使瞳孔大小發生變化,眼內睫狀肌收縮,再加之眼睛疲勞和情緒的變化,甚至會誘發眼前房角關閉,房水排出受阻,眼壓升高引起閉角型青光眼發作。
既然離不開電子產品,那么,我們該怎樣來呵護雙眼呢?醫生建議,首先,在使用電子產品時,最好都將電子產品的亮度調節到感覺比較舒適的程度。其次,應該保持距離、控制時間,一般來說,看手機時,33至40厘米是比較合適的距離,使用電腦時眼睛距離屏幕60厘米比較合適。成人每看電腦1小時,應休息5至10分鐘;對于兒童來說,3歲以下的孩子一次不能超過10分鐘,3歲至5歲的孩子不能超過20分鐘,6歲至10歲的孩子不能超過30分鐘,并且還應該有意識地眨眼,避免眼睛出現干澀癥狀。同時,醫生建議,不要邊走路邊看手機,因為走路時距離的不斷變化以及手機屏幕快速度的畫面更新,會加重眼部肌肉調節的負荷,從而加重近視或出現頭暈、眼部酸脹不適的視疲勞癥狀。除此之外,醫生還強調,一旦出現眼部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切勿擅自用藥。在生活中應該讓眼睛多有遠眺的機會,盡量多到戶外運動,這樣既可以促進遠視力發展,減少近視的發生,也可避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引起的視力及身體健康問題。
記者 荀丹薇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