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上午9時30分,記者來到位于五一西路銀河超市附近的一條街道內,剛進巷口便聞到甜香的烤制月餅的味道。只見十余家制作鄉寧月餅的攤位擺放兩旁,男人們從烤爐內取出烤熟的月餅放在竹簸箕內叫賣,婦女則坐在攤后往面團內包餡,然后填入模子里擠壓平整,再往木板上反磕下去,一塊印有精美紋飾的鄉寧月餅雛形便大功告成。今年37歲的女攤主陰紅霞說,鄉寧縣很早就有“吃月餅、殺韃靼”的傳說,意為元末民間,月餅內加遞紙條相約月圓舉事,趕走暴戾恣睢的統治者,以圖闔家團圓,安居樂業。打她記事起,母親都會在中秋節前夕蒸面、拌餡,然后用鏊子(餅鐺)烘烤手工制作的月餅以備祭月、拜月和賞月、饋贈親友之用,耳濡目染便也學會了制作鄉寧月餅的整個過程。
陰紅霞在臨汾市區生活了十余年,近兩年,看到臨汾街頭鄉寧月餅賣得很火,于是重操舊業干起了制作、銷售鄉寧月餅的營生。她說,制作鄉寧月餅非常講究,餡料一般選購芝麻、核桃、玫瑰、蜂蜜、青紅絲,佐以白酒拌餡,把色澤金黃的上好植物油加熱配以開水燙好做皮,然后在面案旁和面、包餡、拓型,每道工序都馬虎不得,不然會出現露餡、流湯等問題。烘烤上鏊,也是整個環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一般由手藝高的師傅來擔任,你看烤餅師傅在高溫下翻轉靈活的雙手,就能看出他們的手上功夫如何。近段時間,每天生產的手工月餅都供不應求,采訪中,陰紅霞一直沒有停下手中的活計,嫻熟程度可想而知。
隨后,記者來到煤化巷,只見街道兩旁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銷售月餅攤位,近前觀看,清一色均為本地生產的月餅,其中夾雜著個別特色月餅。在一個專營河南鄭州陶老大清真月餅攤位前,這位女攤攤一臉愁容:“考慮到月餅是季節性食品,我們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專門購進清真月餅供少數民族食用,可沒想到,銷量還是不景氣,一天也賣不了幾盒。”而旁邊的臨汾市向陽食品廠的向陽月餅、洪洞縣趙城志華食品廠的志華月餅,以及太原的雙合成散裝月餅格外受市民的青睞,大家爭相購買。市民王先生說:“現在生活好了,買月餅并不是留到中秋節那天才食用,一般是多會想吃就多會買。中秋節走親訪友,一般會選擇買帶有盒裝的月餅進行饋贈,這樣顯得貴重一些……”(記者 王霞)
來源:臨汾日報晚報版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