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不陌生,據統計,就一個城市的建成區來說,每個人每天大約會產生0.7公斤到1.5公斤生活垃圾,如果按城市100萬人口來計算,每天的垃圾產生量大約在700噸到1500噸之間。
如此巨量的垃圾去了哪里?它們又是如何被“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日前,記者帶著疑問,專訪了臨汾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肖飛。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生產與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垃圾也不斷增加,比如塑料包裝、快餐飯盒等塑料垃圾,廢棄電池等汞鉛污染物,剩飯剩菜等細菌滋生源,以及油漆、顏料等化學垃圾……”談及生活垃圾的危害,肖飛張口就來:“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會造成很大的污染與危害。有些生活垃圾難以分解,會破壞土質,填埋后可能污染地下水,焚燒會產生有害氣體;有些生活垃圾會滋生大量蚊蠅,導致細菌大量繁殖,產生有毒氣體和沼氣;有些含有鉛、汞等重金屬污染物的生活垃圾,還可能引起頭痛、過敏、昏迷甚至致癌,對健康極其不利;有些含有機溶劑或大自然難降解的石油化工產品的生活垃圾,其污染物揮發會破壞臭氧層等等。這些垃圾變成污染源,日復一日破壞生態,污染居住環境,產生的危害觸目驚心。”
在肖飛看來,種類繁多的生活垃圾不僅會造成土地污染、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也使得垃圾處理方式及其科學合理性日漸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在我國,生活垃圾主要有回收利用、填埋、焚燒三種處理方式。與填埋處理相比,焚燒處理見效快、更環保、資源利用更充分,是處理垃圾的一種比較合理科學的方法。”肖飛說,“垃圾焚燒發電在我國已有30余年發展史,技術日趨成熟穩定,正成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主力軍’。”
《“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全國城市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20萬噸/日。“由此可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是國家政策支持的重點,將來大有可為。”肖飛表示。
位于市環境產業園的粵豐環保是我市首家投入運營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該項目采用PPP模式,由市政府與社會資本方共同搭建的SPV公司(臨汾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總投資6.83億元,占地面積約232畝。于2020年開工建設,2022年5月21日并網發電。
“公司目前有三條生產線,通過焚燒生活垃圾發電的兩條生產線已投入運行,還有一條已建成尚未投入運行的餐廚垃圾焚燒發電生產線,同時預留了二期一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產線待建。”肖飛說,臨汾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承擔著市區、堯都區、浮山縣、襄汾縣、臨汾經濟開發區等地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任務,目前公司正會同各級各有關部門朝著“應收盡收”的方向努力,力爭早日實現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無害化、資源化利用目標。
關于群眾對垃圾焚燒產生致癌物二噁英的擔憂,肖飛表示,當前公司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的“3T+E”焚燒處理工藝,焚燒爐內溫度始終保持在850℃到1050℃之間,焚燒后的煙氣在爐膛內停留時間大于2秒,用3個斷面的溫度測點來監測爐膛溫度和停留時間,二噁英在高溫狀態下會得到有效降解。同時,他們還有活性炭吸附設施,也可以有效吸附污染物。
“垃圾焚燒產生的各類污染物極其有限,并且臨汾項目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大大超出國家標準和歐盟標準,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同為第一梯隊,是當前國內外最清潔的排放標準。”肖飛說,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后所排放的煙氣有直達生態環境部的在線監測系統自動監測,并且24小時公開,如果出現5分鐘煙氣不達標排放情況,不僅會受到有關部門的處罰,還會影響企業所享受的免稅政策,這使得企業自身也不敢超標排放污染物。同時,企業還會定期自行監測,并接受生態環境部門的抽查。
今年41歲的肖飛已有近20年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從業經驗,在他看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是城市基礎設施最末端的環節,是一項重要基礎設施工程、民生工程。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也已成為城市垃圾處理的主攻方向,希望廣大群眾堅持做好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不斷以高水平的垃圾分類為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作出積極貢獻,也歡迎廣大群眾對身邊垃圾清理分類、中轉運輸、焚燒發電等環節進行監督,提出建議意見,共同呵護美麗臨汾,共同建設美好宜居的生活環境。
記者 劉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