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野上收獲希望和喜悅
——訪曲沃縣里村鎮(zhèn)安定村種糧大戶劉存玲夫婦
臨汾新聞網訊 又到三夏收獲季,曲沃縣里村鎮(zhèn)安定村種糧大戶劉存玲夫婦種植的200多畝小麥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6月10日,記者見到了正在地頭“巡視”的劉存玲夫婦。馬上就要收麥了,他們每天都會來地里觀察,選擇最佳收割時間。蔚藍的天空下涌動著金色的麥浪,發(fā)出沙沙的響聲,仿佛在向主人匯報著豐收的喜訊。妻子劉存玲臉上掛滿喜悅,她指著遠方說:“這一片有160多畝,種的是‘晉麥22’,這個新品種抗旱、抗凍,三年了,‘表現’很好。種田人都說‘羊馬年,好種田’,今年是羊年,風調雨順,估計每畝能‘打’1200斤上下。”丈夫吳華走進麥田,摘下一個麥穗搓出麥粒,又掐了一掐說:“麥粒還不夠干,像今天這么晴的天氣,還得再曬兩天才能收割?!蹦壳?,劉存玲夫婦種植的小麥品種有山農20、晉麥22、良星99,規(guī)模已達240多畝,分散在三個區(qū)域,他們希望有朝一日能連成一大片,那樣更便于管理和機械化作業(yè)。
談及這些年種地的經歷,劉存玲感慨頗多?!胺N地是個低收入、低回報的行業(yè),現在的農民都不愿意種地,這是個賠錢的事,外出打工一年咋著不掙三五萬元。種一畝地,種子、化肥、農藥、澆地、除草、收割等等,成本劃下來至少得700元,一斤麥子1塊錢,咋賺錢,只有大規(guī)模種植才會有效益?!倍嗄陙恚驗橐疹櫦抑欣先撕妥x書的孩子,夫妻二人就沒有出去打工,一直堅守著土地?!昂屯恋卮蚪坏缼资?,對土地有很深的感情?,F在國家政策好,種糧有直補,購買農資也有補貼,只要愿意付出,等種植規(guī)模大了,我相信地里也能掏出‘金子’”。
“莊稼不會‘團’人,下多大工夫產多大效益,種地也要懂管理,一點兒也馬虎不得。”起初,劉存玲選擇在縣種子公司購買種子,發(fā)現不適宜本地土壤,產量低。后又通過農資服務站介紹引入新品種。先行試種,品質好才開始大面積種植。好品種未必能高產,如何精耕細作更是一門學問?!胺?、播種不精細,節(jié)氣把握不準都會影響產量?!睅啄昵埃麄兗覜]有機器設備,種莊稼都是雇人雇機器,但總有人投機取巧,導致糧食產量上不去?!霸摶ǖ腻X都花了,可是沒效益。莊稼(耽擱)一季子,人(耽擱)是一輩子。一畝地少打200斤,感覺不出來,可效益就在這二百來斤上?!本趩手啵蚱薅藳Q定貸款購買機器設備,他們先后投入30多萬元購買了東方紅954拖拉機、小麥聯合收割機、玉米聯合收割機,除了滿足自家耕種外,還能出去掙錢。“說實話,這些機器設備不是‘買’下的,而是‘氣’下的?,F在,種莊稼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我們都緊盯著、把好關,這樣才能出效益?!眲⒋媪嵴f。
交談中,劉存玲時不時就會說出幾句農諺,談到澆地,比如“井水不如河水,河水不如雨水?!?;聊到收割,比如“家里(曬)三天,比不上地里(曬)一天?!薄f:“老祖先傳下來的經驗就是科學規(guī)律,太準了,不服不行。老百姓種地也講‘天時地利人和’,缺了哪一樣都不行?!?/p>
如今的種田,不光能吃苦,還要懂科學,有新思維。年輕時當過小學教師的劉存玲,勤奮好學,做事認真,對待土地也是毫不含糊。為了提高種植水平,她沒少下工夫,大田里積累經驗,外出考察“取經”。2013年7月,去西安參加農業(yè)高峰論壇;2014年5月,參加山東壽光的菜博會;2014年11月,縣里組織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訓,她也積極報名學習,還把山西農大的專家邀請到田間地頭,采集土地樣本,配制專門的肥料?!叭笔裁囱a什么,就和養(yǎng)孩子一樣?!彼χf。平日里,她和丈夫經常登錄中國農合網、中國農業(yè)網學習,還訂閱了微信公眾號,關注栽培技術,防治病蟲害、農業(yè)管理等內容。一點一滴的努力,讓土地逐漸產生了效益,讓他們步履堅實地走上了新型職業(yè)農民的道路。
近三年,夫妻二人在種地上傾注了大量心血,深受村里人信賴,大家紛紛把土地交給他們打理。2012年6月成立合作社之時,全村338戶只有13戶加入,如今已有110戶,流轉的土地也從90畝增加到240多畝?!敖衲犒準罩?,大概還有100多畝土地要流轉過來,規(guī)模達到五六百畝才會有大的收益。我們才40來歲,還能干不少年,未來,我希望種地是一份讓人看得起,甚至讓人羨慕的職業(yè),讓農民們也能在田野上收獲希望和喜悅?!?span style="font-size: 16px;">(陳華)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