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來臨,對于患有骨關節炎老人來說,不能大意,更要做好養生保健工作。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最容易在春天復發的疾病。記者就此相關話題采訪了市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劉健。
記者:劉主任,請你先談談骨關節炎有哪些癥狀?
劉建:膝關節酸痛,活動不靈活,尤其是上下臺階時疼痛明顯。清晨起床或久坐后感覺關節僵硬疼痛,稍稍活動后疼痛減輕,活動過多后又感覺關節疼痛加重。下蹲困難,蹲下或坐下后需要扶持才能站起。膝關節伸屈活動時有吱嘎的響聲或摩擦感?;顒舆^度膝關節會腫脹疼痛加劇。這些其實正是膝關節骨關節病的典型表現。
記者:生活中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劉建:骨關節炎是中老年常見的骨關節疾病,不僅與年齡、感染、營養、遺傳等相關,還與環境氣候變化密切有關,春季骨關節炎極易復發,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骨關節的保健。
記者:骨關節炎主要在人體的哪些部位?
劉建:骨關節炎可發生于全身關節,好發于負重量大、活動較多的關節,如膝、脊柱(頸椎和腰椎)、髖、踝、手等關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60歲以上的人口中有10%患有骨關節炎,而骨關節炎的患者80%有行動障礙,25%不能從事日?;顒?。在我國,有近一億人有骨關節問題,但就醫率僅為15%,而且其中有5%是因為劇烈疼痛才去就醫的。骨關節炎如果不及時醫治,將導致關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記者: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骨關節炎呢?
劉建:這是由于對于中老年朋友來說,關節長年累月的負重、承受撞擊和摩擦,使得關節軟骨發生了損傷和退行性改變。人的身體具備靈活自如的活動能力,而關節就是保證身體運動靈活的“軸承”。以膝關節為例,它既要承擔全身的重量,又要承受運動中跑跳引起的沖擊力,在此過程中關節的兩端會發生相互碰撞和滑動。關節面上覆蓋有一層薄薄的軟骨,這層極其光滑和富有彈性的軟骨既是關節中彈性極強的緩沖器,又是性能最好的保護墊。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關節日積月累的使用,關節軟骨經過長年周而復始的各種高度負荷的摩擦和沖擊,磨損越來越嚴重;而另一方面,關節軟骨自我修復和重建的能力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低,因此關節表面逐漸變得凹凸不平,同時邊緣出現骨性贅生物,也就是骨刺。由于缺少了軟骨的保護,骨面之間的摩擦力增大,關節活動或靜止時都可能出現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僵硬伴摩擦感(即活動時發出響聲),這就是骨關節炎。
記者:有什么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是否可以預防和延緩骨關節炎進程?
劉建:你提的問題是可以預防和延緩骨關節炎進程的。因此掌握相關健康知識,積極防治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很有用的,例如,用電梯取代樓梯,避免拿重物,做關節無須負重的緩和運動(如游泳)。同時應當保持正常體重。肥胖會誘發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肥胖女性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幾率是正常體重的4倍。因此體重超重者適當制訂減肥計劃,減少膝關節的負荷。
記者:哪些運動項目有利于關節的穩定?
劉建:其實,適當鍛煉可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有利于關節的穩定,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不但能增強體質和抵御疾病,更能通過戶外日照促進鈣質的吸收。但要注意鍛煉需注意把握好一定的度。很多中老年人喜歡每周爬兩三次山或每天爬樓、慢跑等運動,其實這些活動若過度,是非常有損膝關節的。近年來,門診上常見到退休后熱衷于體育鍛煉的中老年人因患骨關節炎來就診,這可能與過度的膝關節活動有關。
因此,中老年人應當避免負重、蹲起、跳躍、打球、跳繩、爬山等劇烈活動,而酌情選擇散步、騎自行車、游泳、打太極拳等運動。
記者:春季鍛煉應該注意什么?
劉建:鍛煉時,可以先活動膝關節兩分鐘,使膝關節得到放松。大風天氣避免外出,以免寒氣入侵。早春可以選擇多在家里進行關節鍛煉。仰臥躺在床上,兩腿伸直,兩手自然放置體側,直腿上抬,慢慢地增加角度。春季老年人還應該注意保暖,同時居室應該保持干燥通風,以免導致關節疼痛發作或加重。
記者:對骨關節炎仍不能控制癥狀且關節出現嚴重畸形和功能障礙的患者有好的治療方法嗎?
劉建:有,可以考慮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關節置換并沒有像聽起來的那么可怕。換人工膝關節類只是將破壞了的一薄層關節面去掉,換上一層由特殊的金屬耐磨材料制成的關節面,這樣就能夠避免骨面直接摩擦撞擊,從而消除癥狀,糾正畸形,恢復關節的活動度。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和生物材料的不斷改進,人工關節置換術已經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治療晚期骨關節病變的有效方法。
記者 劉臨喜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如何科學預防甲肝
下一篇: 春節期間謹防多種“節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