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我赴清華大學參加了為期兩周的臨汾市干部自主選學新型工業化專題培訓班學習,并隨團參觀考察了天津濱海新區、大連、青島等現代化城市以及海爾、蒙牛、康師傅等高新企業。通過學習培訓,我受益匪淺,對正確把握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加強新型工業化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思想政治素質、思維方式、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認為加快城鄉一體化工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堅持三個理念,為城鄉發展一體化提供思想保證
二、深化四項改革,為城鄉發展一體化提供機制保證
一是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二元戶籍制度是限制農民城市化、農村城鎮化的重要因素,城鄉一體化工作中應該首先打破這種戶口性質的差別,消除因戶口性質而產生的阻礙。重點建立以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穩定職業為基本落戶條件,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逐步消除附加在戶籍制度上的社會保障、勞動就業、計劃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城鄉差別。二是深化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圍繞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有形市場機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轉讓、租賃、置換、入股等方式,合理確定土地流轉的方向及規模,為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向城鎮和工業區集中留足空間、創造條件。建立完善土地流轉經營激勵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管理服務機制,促進土地流轉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三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快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保障機制,引導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鄉鎮的信貸投放,鼓勵發展農村信貸擔保機構,積極培育小額信貸組織和資金互助組織。四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體制,轉變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方式,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水平,構建城鄉一體的行政管理和服務體系。
三、實現五個統籌,不斷豐富城鄉發展一體化內涵
二是統籌城鄉勞動力就業一體化。實行城鄉產業發展和就業安排統籌考慮,把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和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作為城市化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城鎮二三產業在擴大就業中的主渠道作用和大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吸納農民融入工廠就業或圍繞大企業從事餐飲、運輸等服務業實現轉移就業,增加服務業就業規模和容量。
三是統籌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實行城鄉社保體系對接并軌,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本要求。高水平構建社會保障體系,需要在養老保障、基本醫療和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城鄉對接并軌上求突破。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將勞動年齡段的被征地農民和農村勞動力、在城鄉各類企業務工并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農村居民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向城鎮養老保險體系轉移,將原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逐步納入城鎮養老保險,對已享受農村老年居民社會養老補貼待遇的,采用增加養老補貼金額等形式,進一步提高保障待遇,努力實現城鄉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一元化。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快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向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實現覆蓋范圍、保障項目、待遇標準、醫療救助和管理制度在城鄉的“五統一”;健全市、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鎮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完成鄉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標準化改造,提升醫療技術裝備水平。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認真落實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待遇的自然增長機制,加快統一城鄉低保標準。
四是統籌城鄉教育事業一體化。加大城鄉教育布局和結構調整力度,整合資源,集中辦學,引導農村學生向城區和鄉鎮集聚。失地、土地流轉、進城居住的非農化農民子女就讀高中、職業技術學校的,盡快實施免費教育;對幼兒在城區內接受幼兒教育的給予一定補貼;符合獨生子女條件的給予一定補助。免費開展非農化農民職業技術培訓,職業技術學校結合產業結構、市場需求等調整專業設置,為農民就業和轉型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
五是統籌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推進先進文化向農村和社區延伸。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推進遠程教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強農村優秀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播放;實施城鄉一體的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創建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加強公共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加強鄉鎮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城鄉一體的居民文化、健身活動,實現公共服務”六個一“(一個活動陣地、一個健身廣場、一個衛生所、一個文化大院、一個圖書室、一個小超市)的目標;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投入,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形成城鄉一體化的公共交通、供水供電、通信郵電、垃圾處理、污染治理、環境保護。(郭惠勇 作者系侯馬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下一篇: 多措并舉全力實現生態大縣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