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部國產3A游戲巨制《黑神話:悟空》的爆火,在游戲取景地中獨占鰲頭的山西備受關注,山西文旅的話題度和熱度也持續飆升。其中我市的隰縣小西天、洪洞廣勝寺等景區無論是網上搜索量還是線下游客接待量都迎來了顯著的增長,其背后折射的是廣大游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然而,面對陡然饋贈的潑天流量,加快推動我市從文旅資源大市向文旅資源強市轉變、從傳統文化城市向國內外知名文旅目的地轉變,依然有許多亟待破解的發展難題。
破題一:加快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打造極具本土特色的公用IP
臨汾物華天寶,山川形勝,全市獨特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歷史遺存是發展文旅產業的先天優勢。現有A級景區44處,其中國家5A級景區3處,國家4A級景區18處;“百年百大考古發現”4處,全國8座保存完整的元代戲臺5座,不可移動文物8300多處;現存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82項。
因此,叫響臨汾文旅品牌,要有抓手,要有支點。一方面既要抓住一時的熱點讓臨汾快速“出圈”,另一方面也要專心致志找準自己的優勢,集中力量打造極具臨汾本土特色、有重大影響力公用文旅IP。精準策劃自然、人文、紅色和非遺等各類型景觀,打造如堯王、荀子、霍去病等名人IP,根祖文化和華人老家等人文IP,以及壺口黃河魂等景觀IP等,將短期一時的“爆紅”和本土IP的“長紅”相結合。
破題二:加快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找準大眾需求的契合點
與壯觀、旖旎為特點的自然景觀相比,以古建筑古村落為載體的傳統人文旅游,需要美學和建筑學等專業背景的“門檻”。同時,很多市內的古建筑古村落分布零散、景點單一,有些甚至達到瀕臨搶修的狀態。這些都嚴重制約著臨汾文旅產業的發展。因此,要把我市豐富的傳統文旅資源轉化成大眾喜聞樂見的產品和體驗。
要加大創新讓文物形神兼備。加大內涵挖掘,讓文物有形式、有故事、接地氣,在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物質和精神雙重需求上抓好結合點,開發一批文創產品。加強形式創新,借助多樣化的新媒體宣傳渠道,增加臨汾文旅的傳播力度,讓傳統文物以聲光電影和喜聞樂見的形式動起來、火起來。要針對不同細分群體和細分領域,在“+”字上做衍生做文章。如:圍繞荀子《勸學篇》、陶寺遺址博物館+研學夏令營+傳統文化研討+高考祈福開展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圍繞云丘山+大河論壇,開展中部崛起、沿黃高質量發展等學術研討活動;圍繞大寧永和沿黃旅游公路+賽事+訓練基地,開展戶外山地運動等體育活動;圍繞吉縣壺口瀑布和民族精神,開展黃河魂+抗戰精神+建黨建軍精神等紀念活動,以不同的文旅主題滿足不同領域群體的細分需求,讓游客常來常往,定期赴臨參加相關文旅活動。
破題三:加快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久久為功、持之以恒
多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發展文旅產業作為改變我市“一煤獨大”產業結構,實現轉型突破的朝陽產業、優勢產業和重大抓手。經過不斷努力,我市文旅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成為臨汾構建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文旅產業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加快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就必須克服“短期效應”“任期效應”等錯誤的政績觀,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績觀。要建立健全相關考評體系。抓住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把文旅發展作為重點資源大縣的“一把手”工程。加大重視力度,堅持黨政齊抓共管。建立和完善文旅工作的領導干部的考核評價體系。要理順制約文旅發展的體制機制。在權責分工、管理體制和資金支撐等方面建立市縣統籌協調發展的機制。 (作者均為臨汾市委黨校教師)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