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實踐,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關鍵舉措,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有力支撐。近年來,我市堅持把“加快推動城市都市圈高質量發展”作為鮮明導向,把“全面保障城市公共服務供給”作為根本目標,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強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全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但對標先進地市,我市仍然存在區域產業同質競爭、建設資金來源單一、政策紅利未完全釋放等“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全市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城鎮興則區域興,臨汾要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應主動下好城鎮建設的“先手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五個下功夫”,加快推動臨汾新型城鎮化建設。
在加快區劃調整上下功夫。做好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是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的具體體現。對于臨汾這個欠發達地區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來講,調整行政區劃,不僅可以釋放體制機制新優勢,也能夠激發干事創業新活力,對構筑現代城市新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當前,應把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重點圍繞“打造晉南城市群的行政中心、消費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創意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晉南交通樞紐重要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高標準做好“一市三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加快構建起組團式發展框架,提升臨汾市區經濟總量,增加市域經濟發展的凝聚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在推動產城融合上下功夫。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區域發展競爭格局中,產城融合是提速發展、奮力趕超的重大戰略機遇,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發展路徑,有效促進人口和要素在城鄉間的優化配置,達到人、產、城的共融共進。臨汾應充分把握區劃調整這一歷史機遇,著力打破各領域、各條線和各行政管轄區域的界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平衡銜接、有效融合,著力構建起產業錯位互補、發展規模適當、職居保持平衡、服務優質配套的空間組織體系,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在不同空間單元中就近、舒適工作和生活。
在創新資金籌措上下功夫。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市公共服務供給需要大量的資金。在推動臨汾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必須識變、應變、求變,以“經營城市”的理念破解建設資金來源相對單一的“瓶頸”,在用好本級財政資金“自給”建設外,應積極搭建平臺,全面集聚資金,努力探索建立開放式、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融資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廣泛吸引社會資本通過PPP、BOT等多種途徑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市公共服務供給。同時,應加大與轄區內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對接力度,爭取更多信貸支持,切實解決建設籌資難題。
在夯實基礎支撐上下功夫。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質量和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在集聚人氣和吸引人才方面的綜合表現,而宜居宜業的優良環境則是提升吸附能力的關鍵所在。在推進臨汾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決規避“重面輕里”“重上輕下”“重硬輕軟”“重短輕長”的思想誤區,全面統籌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持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努力在共建共享中讓廣大群眾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在健全完善機制上下功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是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導向,推動涉及人、產、城的體制變革和機制創新。在今后發展中,臨汾應堅持把打造“晉南中心城市”作為核心載體,努力爭取省級乃至國家層面各類項目、資金、資源、政策的支持。特別是應緊密結合臨汾實際,圍繞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在土地規劃政策、財稅激勵政策、產業扶持政策、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政策創新,努力形成科學高效的政策支撐體系。
(作者單位:臨汾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