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形勢下,改制后的企業處于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環境中,進而使長期以來推動企業發展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如何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加強和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根據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領域和空間,提高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已經成為現實緊迫需要。
一、與企業改革同步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企業的生存發展為基礎的,以企業的改革發展目標為自身的總目標。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和國有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邁進,企業的發展也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這就是“以人為本”的人本階段。不斷提高人員素質是開展“以人為本”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科技進步步伐,就必須不斷補充新的知識,進行繼續教育,從而不斷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人人學習、終身學習,已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而提升人的學習力,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就是開展創建學習型機制。
新形勢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還要講層次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說服力、凝聚力、感召力、滲透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緊密聯系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服務于企業的中心工作。要學會在新形勢下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功夫,達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境界,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講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耐心細致,潛移默化。
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調動、發揮、保護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作為主要任務,通過建立激勵機制,達到充分調動、發揮、保護人的創造性的目的。首先,引進公平競爭的上崗機制,打破論資排輩的落后機制,使“有為就有位,無為就無位”,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其次,設立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以評先創優為載體,建立健全機關和基層的崗位責任管理辦法,選樹典型,使企業員工學有榜樣、干有目標、改有措施。
二、信息時代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術有專攻建立完善的網絡建設,保證信息傳播渠道的暢通性和互動性。加強企業的網絡設施建設,建立一套完善的網絡系統,使網絡覆蓋到各基層單位。滿足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要求,加快網絡建設步伐,實現企業政治工作資源共享,更要營造政治工作群策群力大家做的好局面。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從企業內部龐大的信息數據庫和外部數據庫中篩選收集有關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信息、資源,并對其進行開發、優化、精簡,及時掌握企業內部職工的思想動態,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高到一個新層次,使思想政治工作運行達到優化,從而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組織結構系統化和網絡化的管理。
相信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企業員工提高思想認識,認清發展方向,激發起自強不息的信心,企業必將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和發展徹底革新,以適應信息時代新的需求。
三、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應處理好的兩個關系現代企業制度條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反映出其與宏觀思想政治工作相一致基礎上的微觀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又要反映出其對傳統企業思想政治創新基礎上的新時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
當前,探索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機制,要正確處理好以下兩個關系:1.正確處理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主角”與“配角”的關系。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推動企業走向市場的思想保證、輿論導向、精神動力,必須貫徹到企業改革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階段,當好“主角”。必須在“加快發展、推進改革、確保穩定”上下工夫,發揚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及時、廣泛、深入地開展調研活動,注意認真收集、分析各個時期、各個方面的職工思想動態,尤其是在體制改革過程中,及時掌握好動態信息更為重要。同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方式、載體、機制上注入新的內容,當好“配角”。當好“配角”,必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的“橋梁”、參謀和推動作用,全程服務于企業的生產與經營管理。因此,正確處理好“主角”與“配角”的關系,才能有效地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優勢,有利于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有利于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2.正確處理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做好職工思想動態收集、反饋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一貫以來的優良傳統和一貫主張的做法,我們應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企業干部職工思想動態收集、分析、反饋的工作機制,在深入、細致、準確、及時上下工夫,抓住干部職工反響強烈的熱點問題和各級領導決策急需了解的難點問題,做好“司情民意”問卷調查。在內容、形式、方法和載體上要不斷創新,要建立有效的創新機制,把企業文化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相互結合,融為一體,改進和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以增強時效性,加強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有聲有色,有影響,有實效,切實到位。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在改進中不斷加強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系臨汾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黨工部部長 王金金)
責任編輯:鞏鵬
上一篇: 市紀委舉辦專題講座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下一篇: 依法治國按照《決定》精神應在四個方面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