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是處置突發事件的關鍵環節。信息報送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各級部門對突發事件的預測預警、應急處置和善后恢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如何有效做好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筆者結合多年的應急管理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正視當前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突發事件信息報送作為各級各部門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的前提、核心和保障,在整個應急處置工作中具有先導作用。通過對2003年以來我國發生的非典疫情、“11·13”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4·28”膠濟鐵路特大撞車事故、“5·12”汶川大地震、“12·31”長治天脊苯胺泄漏事故等各類突發事件典型案例的梳理,不難發現,這些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信息報送工作,在積累經驗的同時,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報送不及時。認為信息報送工作無關緊要,可快可慢,沒有在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上報信息,直到上級機關或領導催促時才上報。二是漏報現象時有發生。突發事件發生后,個別單位主要領導急于控制事態、平息事件,沒有第一時間上報突發事件及相關內容信息,最終使得小事情演變成大問題,小失誤釀成大責任。三是虛報現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個別基層單位報送災情信息,沒有深入一線核查,只是估算上報,使得上報的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往往給政府工作帶來很大的被動。四是存在瞞報信息的問題。有些單位領導怕上報信息會影響實績考核,對個別突發事件隱瞞不報,結果使事件錯過了最佳處置時間。2008年“9·8”潰壩事故就是因謊報事故發生原因,瞞報事故傷亡情況,延誤了搶險救援的寶貴時機。五是信息報送的質量不高。有些信息要素不完整、格式不統一、表述不清楚、文字不夠精練。
冷靜思考,深刻剖析,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及時準確報送信息,對于全面掌握突發事件的苗頭性和傾向性,爭取最佳處置時間,贏得應對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發生遲報、漏報、虛報、瞞報突發事件的問題,充分說明有些地方和部門對處置突發事件中信息報送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群眾意識,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壓就壓,壓不住再報”的僥幸心理,結果造成了政府應急處置工作的被動。2012年長治天脊苯胺泄漏事故就是很好的例證,這一事故在處置中,由于遲報事故及事件信息,未在規定時間報告,誤導和延誤了政府及有關部門對事件的準確判斷和快速處置,導致未能及時有效控制事態。二是由于受體制機制、工作機構不健全等客觀條件制約,導致信息報送工作的滯后,直接影響了各級科學處置突發事件的效果。三是信息報送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業務水平高低不一,也是導致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出現遲報、漏報、瞞報,以及報送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做好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的重要性,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各級各部門信息報送的有關規定,切實做好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為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創造有利條件。
二、扎實有效做好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處于“轉型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突發事件呈高發態勢。信息報送作為整個應對突發事件中的關鍵性和基礎性工作,事關社會穩定、事關經濟發展、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此,做好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至關重要。
1.廣泛捕捉研判預警信息。收集研判預警信息是科學預防和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前提。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捕捉突發事件信息的敏銳性和預見性,廣泛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分析預測工作,善于發現評估甄別苗頭性、潛在性、傾向性的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研判,挖掘有價值的東西,及時提出合理化的處置意見和建議,做到處早、處小、處苗頭,將事態化解在初始階段和萌芽狀態。在日常工作中,各級各部門要及時匯總分析突發事件隱患和監測預警信息,對事件本身比較敏感,或發生在敏感地區、敏感時間可能發展為較大以上突發事件的重要社會動態信息,以及重要輿情信息,應當按有關信息報送程序立即上報,避免事態擴大,造成嚴重后果。
2.及時準確報送突發事件信息。時效性是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的生命線。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地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要在規定時限內,立即通過多渠道核實相關情況,并第一時間將已核實掌握的情況報告上級黨委辦公室和政府應急辦,同時按照規定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緊急情況可同時越級上報。報送時,應以專報信息的形式書面報送,緊急情況下可先通過電話口頭報告,隨后補報書面報告,報告材料必須經相關負責人簽發,較大以上突發事件信息必須由主要負責人簽發,并加蓋單位公章。來不及報告詳細情況的,可以邊報告、邊核實、邊補充,然后根據事態進展和處理情況,隨時續報。涉密信息的報告應遵守保密相關規定執行,如事發時間為下班期間或休息日,報告部門要及時與黨委值班室和政府應急值班室取得聯系,確認報告已經接到。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接報時間、信息來源、事發時間、事發地點、事件性質、影響范圍、損失情況、已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建議等。較大以上突發事件必須在事發2小時內,向上級黨委值班室、政府應急辦報告,不得以任何借口遲報、漏報、謊報和瞞報。但是在報送信息時,一定要做到重報事實,慎報原因,“9·8”潰壩事故信息報送工作以血的教訓說明了這一點。
3.積極主動續報應急處置信息。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是領導決策依據和基礎。信息報送不及時、不規范、不準確,將直接導致領導決策錯誤,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在突發事件信息初報后,事發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密切跟蹤了解突發事件處置情況,與有關部門和現場指揮部保持密切聯系,掌握事態發展,及時將事態控制及變化情況向上級續報,防止事態升級、擴大。較大以上或對性質復雜且處置時間較長的突發事件,續報信息要每隔4小時報告一次,必要時2小時報告一次或隨時續報。續報一般不再復述事件初始過程,只報告事態發展或處置的進展情況,多次報告的,用“XX縣區(部門)XXX(事件)續報一、續報二……”表述,直至應急處置工作結束。
4.快速全面向社會通報相關信息。信息共享是快速有效處置突發事件的保障。為此,要完善信息共享互通機制,及時向有關方面和社會公眾通報突發事件相關信息。首先,要及時向相關部門通報。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要立即向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當地應急主管部門要及時將收到的信息通報給其他有關部門,以便各部門在應急處置各個環節中密切配合,協同應對。2003年重慶開縣特大井噴失控事故,就是由于鉆井企業沒有向當地政府和群眾通報井噴硫化氫的危害性,致使部分村民中毒死亡。其次,要及時向相關地區通報。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地應急管理部門要根據分析研判情況,對可能造成影響或危害的兄弟省、市、縣,立即通報突發事件信息,為領導決策和突發事件的快速有效處置提供有力保障。2012年長治天脊苯胺泄漏事故,就是由于長治市未及時將環境突發事件信息通報下游省市有關部門,導致河北邯鄲因此發生停水和居民搶購瓶裝水,河南安陽境內紅旗渠等部分水體污染。再次,要及時向公眾和媒體通報。在當今全媒體、自媒體時代,突發事件一發生,民眾馬上就有反應,隨著事態的發展,各類信息魚目混雜,其中不乏虛假信息。面對突發事件和群眾質疑,最好的辦法就是相關政府按照權限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或在主流媒體發布新聞通稿,及時把工作的不足、事件的真相和處置的最新情況,明白無誤地告訴社會公眾,讓公眾有更多知情權、話語權,用真相驅趕謠言和流言,取得公眾的信任和理解。如果等事件結束,再公布最終數字和消息,其謠言已經上了跑道,真相還在穿鞋。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就是由于媒體24小時報道相關救援信息,及時公布災情,不僅緩解了公眾的恐慌情緒,防止了謠言四處傳播,而且讓公眾對災難有了一個真實的了解,加強了社會的凝聚力。
5.多措并舉提升信息報送質量。質量是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的根本。為妥善做好信息報送工作,各級各部門要多措并舉,著力提高信息質量,努力做到“準、精、全”。一要強化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成立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領導組,主要負責人要親自過問、負總責,并落實工作機構、報送裝備、辦公場所和人員經費,為信息報送工作提供強有力的領導組織保障。二要建立健全信息報送各項制度。要建立完善信息通報制度、考核獎懲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規章制度,通過制度的落實,建立起整體聯動的快速反應機制,確保應急信息報送及時準確有效。三要重視信息報送隊伍建設。要把那些政治覺悟高、責任心強、甘于吃苦的同志充實到應急信息工作崗位,采取多種形式,強化業務培訓,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信息報送隊伍,切實保證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落實到位。四要加強應急值守工作。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認真做好工作日夜間、雙休日、節假日或特殊、敏感時期的值班和帶班工作,保證24小時聯絡暢通,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夠第一時間準確規范上報信息。
(作者系洪洞縣副縣長 牛永福)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靈魂之我見
下一篇: 洪洞縣“三分法”推進基層黨組織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