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是一個新興詞語,最早來自于企業的管理理念,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一概念也被運用到黨政建設領域,稱為黨政機關改進作風的一種要求。著力提升黨政執行力,對于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好工作任務,確保黨和政府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督查工作就是通過監督、檢查、督促、協調、反饋和溝通等一系列手段,直接作用于執行主體,是促進黨政執行力提高的重要途徑。
決策是基礎,執行是根本,督查是保障。一直以來,督查工作都被認為是促進政策、決策以及工作部署落實的一種方法和保障,相反政策、決策的落實程度恰恰反映出了執行力的高低。督促檢查有利于加強執行力度。開展科學有效的督查工作,就是全程監控執行主體的落實內容和進度,并通過對執行環節的有效控制,對執行主體形成一種外部推動力,不僅會堅定執行主體的執行決心,也會促使他們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督促檢查有利于提高執行效率。
督查工作具有時效性,督查前要對任務進行分解、做出時間要求,并按時序進度進行分期督查和階段性檢查。這就加強了執行主體的緊迫感,促使他們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節奏,落實工作任務,使執行效率得到提高。督促檢查有利于提升執行效度。執行效度是指執行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程度。
決策在執行過程中,由于主客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難免會產生變形和偏差,對執行過程的督查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政策執行中的偏差,并及時修正,確保決策的執行活動正常進行,使執行的情況更接近既定目標。督促檢查有利于執行文化的形成。擁有好的執行文化的黨政部門,會以強大的影響力形成執行主體的自覺執行思維慣性和行動慣性,最終形成良好的執行傳統和習慣。督查的過程,能夠促使各級領導干部改進工作作風,克服工作落實中的形式主義,有助于形成“有政必施、施必有果”的工作習慣。督促檢查有利于提高執行主體的工作水平。通過督查過程,能夠讓上級全面了解下級貫徹決策的水平,有利于建設一支富有執行力的干部隊伍。一方面促使執行主體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組織部門了解干部的工作能力,從而選拔出能干事、會干事的干部。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各級黨委、政府要不斷提高政策、決策的執行力,這也就要求黨政督查部門必須創新督查方式,完善督查工作制度,不斷提高督促檢查水平。樹立督查工作權威。開展督促檢查工作是一個重要的領導環節和領導方法,從根本上講是一種領導行為,是領導工作職能的延伸,是辦公室根據領導授權,做好決策支持與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督查人員要做到敢督、敢查、敢辦,樹立督查工作的權威。同時要注意把握分寸,注意方式,恰當處理,做到即奉命行事又不被動誤事,工作到位而不越位。把握督查工作方向。督查工作要見成效,關鍵是要善于抓重點、抓方向。要圍繞黨委中心工作和重大決策部署制訂督查工作方案,做到善抓大事,敢抓難事,勤抓急事,實行重點突破,一抓到底。而創新督查工作方法首先在于加強綜合協調,善于借力借智。通過領導抓、抓領導,增強督查工作的權威性和時效性,更加注重聯動部門、調動基層,整合一切力量,形成促落實、抓落實的合力;其次就是要多種督查方法綜合運用,根據不同情況,堅持圍繞中心工作開展督查與階段性重點督查相結合、辦公室與職能部門督查相結合、明查與暗訪相結合,采取自查、現場核查、走訪、座談、層層復核等方式,努力提高督查效果。提高督查工作質量一方面在于把抓落實作為督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落實做文章,設計更加科學的衡量標準,做到交必辦、辦必果、果必復,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另一方面在于提高督查工作實效,對于交辦的督查事項,動作要快,效率要高,及時反饋辦理結果,更為重要的是注重辦結質量,加強督查報告審核,反饋落實情況要講真話、報實情、建良策,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客觀真實的依據。
(作者單位:襄汾縣委辦公室)王孟熙
責任編輯:劉靜
上一篇: 淺談正確處理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
下一篇: 多黨合作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