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干凈的街道,一排排整潔的院落;清新怡人的空氣,沁人心脾的花香;村頭有集特色種養殖、餐飲、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綠色生態農莊……這里,就是侯馬市新田鄉郭村。
郭村位于該市東郊,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共有404戶,1457口人。2012年,村集體收入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631元,成為侯馬有名的富裕村、小康村。該村先后獲得的“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山西省生態文明村”“臨汾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讓這里的村民引以為豪。
近年來,郭村黨總支緊緊圍繞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這一目標,抓教育、抓發展、抓服務,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的好路子。
抓教育 提升黨員群眾素質
在創建學習型黨組織過程中,該村大力實施黨員教育培訓延伸工程,在強化黨員教育的同時,把加強村民教育、提升村民素質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展黨員、村民、學生三位一體的全民教育。在落實“三會一課”、“黨日活動”等黨員教育基本制度的同時,組織黨員系統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黨章等,深入開展“訪民生、知民情、解民事”活動,推行黨員與困難群眾“1+1”結對幫扶制度,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為了保持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該村黨總支還向全村每家每戶發放《弟子規》,邀請學者來村解讀《弟子規》,加強村民的孝道、誠信等方面的教育。
此外,自2000年開始實施大學生獎勵制度,十多年來,郭村共有174人取得大專以上學歷,目前全村有大學生的戶數占到總戶數的60%。如今,郭村學生高中畢業了,不是子承父業經商賺錢,更多的是選擇繼續上學深造。
抓發展 提升綜合經濟實力
近年來,郭村黨總支順民意、集民智,創新發展理念,探索建立一套依托產業、集體主導、群眾參與、聯建共享的股份制發展模式,先后引進卓鋒鈦業、恒山藥業、鑫鑫 線纜等十多個企業,增加村民收入500多萬元,并解決了近500名村民就業。
該村黨總支瞄準“農民與農村共富”,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創收新途徑,采取個人集資入股的方式,陸續建設了60000平方米的倉儲庫,年實現利潤400萬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采取集體51%、個人49%合股經營的模式,成立了合歡股份有限公司,入股村民年回報可達15%;利用撤并學校后的閑置校舍,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級刺繡大師郭美玲聯合成立了晉繡坊專業合作社,吸納本村閑散婦女勞動力30余名,進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
當前,“生態旅游”和“農家樂”旅游逐漸被人們認可并日漸升溫,該村利用澮河灘涂土地,著力打造一個集特色種養殖、觀光、采摘、垂釣、餐飲、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綠色生態農莊,促進農業經濟持續發展、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目前,綠色生態農莊項目已完成70%的建設目標,部分建成項目已經投產運營,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抓服務 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郭村黨總支利用日益壯大的集體經濟實力,堅持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廣大村民切切實實地享受到了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和益處。
據了解,該村重點區域、街道路口安裝了電子攝像頭,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監控,有效維護了社會治安穩定;投資170萬元修建的多功能村民文化活動中心,為村民休閑娛樂提供了便利場所;村集體還設立大病救助基金,在患病村民取得新農合補償的基礎上再次按規定比例報銷部分醫藥費。
在養老方面,該村實行老年金發放制度,凡村里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發放300元—2000元不等的老年金,重陽節還為每位老人發放50元慰問金。今年,他們又免費為全村適齡村民辦理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還組建了老年文藝隊,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該村一位村民滿臉笑容地說:“現如今,村民的生活有了保障,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很多人都住上了小洋樓、開上了小轎車,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
(記者 卞志強)
責任編輯:邱睿
下一篇: 環境幽雅秀麗 人文氣息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