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日,市安委辦有關負責人就修改后的新《安全生產法》,詳細解釋了其中法律條文條款。
組織或者參與本單位應急救援演練。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是提高應急能力,檢驗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有效性的重要途徑。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定期開展應急救援演練,及時修訂應急預案,切實增強應急預案的有效性、針對性和操作性。通過應急救援演練,讓每個可能涉及的部門、從業人員熟知事故發生后如何進行現場搶救、如何聯絡人員、如何避災以及采取何種技術措施的方式和程序,提高廣大從業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一旦發生產安全事故,將起到有效防止事故擴大、極大減少人員傷亡的作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應當根據本單位的安排,積極組織本單位的應急演練,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實施,確保應急演練取得效果。對于有關主管部門組織的區域應急演練,其中要求本單位參加的應急演練活動,或者本單位其他部門,包括應急救援機構組織的應急演練,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都應當積極參與,并積極配合做好應急演練的相關工作。
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及時排查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提出改進安全生產管理的建議。隱患是導致事故的根源,隱患不除事故不斷,因此,隱患也稱作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根本職責,就是及時排查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應當根據本單位生產經營特點、風險分布、危害因素的種類和危害程度等情況,制訂檢查工作計劃,明確檢查對象、任務和頻次。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有計劃、有步驟地巡查、檢查本單位每個作業場所、設備、設施,不留死角。對于安全風險大、容易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地點,應當加大檢查頻次。對于檢查中發現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應當要求立即整改或排除;不能立即整改或排除的,要求暫時停止作業或施工,責令有關業務部門、車間、班組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如果有可能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危及從業人員生命健康的,應當立即采取撤離從業人員到安全地點的措施;對于遲遲未整改完成的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向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主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報告。在排查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過程中,發現本單位在安全生產管理、技術、裝備、人員等方面存在問題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有責任及時提出改進的建議,相關建議應具有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
記者 孫哲峰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