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益鄉的“農夫集市”上,可以看到農民觀念的轉變,看到市場渠道的拓寬,看到農產品價值的提升,這些變化,都是在為鄉村振興孕育動力、積聚力量。
農民帶著二維碼賣山貨!這種新潮的景象,出現在11月18日開市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農夫集市”上。熱鬧的集市上,村民們帶著黃連、板栗、蜂蜜等土特產來趕集,而趕來購買土特產的大多數是城里人,游客不僅能現場購買當地土貨,還能通過網上購買享受送貨上門。(據本報報道)
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土特產,如今成為走俏的搶手貨。“農夫集市”這方平臺的開拓,搭建了城鄉間的供銷橋梁,盤活了農村市場,對于打通深度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最初一公里”,讓中益鄉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與農村電商緊密結合的“農夫集市”,還拓寬了鄉村轉型的發展之路,孕育著鄉村振興新動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為落實總要求,報告還提出了新方向、新舉措和新路徑——“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其中,“產業興旺”處于五個總要求之首,“城鄉融合”“有機銜接”“拓寬渠道”等關鍵詞也值得高度重視。
由此可見,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而產業興旺則必須在“融合”“銜接”和“渠道”上做好文章。“農夫集市”通過線下的集納和線上的擴張,完成了一個小規模銷售鏈條的打造,從山里人的樹上到城里人的桌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對于農村的產業興旺而言,“農夫集市”不僅蘊藏著商機,更是孕育著無限生機。“農夫集市”這種模式,不僅打通了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路,同時也打通了鄉村振興之路。廣袤農村蘊含著的巨大的資源富礦,等待被挖掘,等待被喚醒,“農夫集市”就是“三農”新鑰匙之一。有了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之路勢必更加通暢、寬闊。
當然,“農夫集市”作為溝通城里鄉下、連接線上線下的平臺,雖然孕育著新動能,但并不能承載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全部期待。甚至,當前的“農夫集市”基本還屬于本地特色,要形成規模效應和示范效應,恐怕還有許多關節要打通。比如,零散的山貨收集如何轉變為集約的現代化生產,從山里到城里的物流體系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打造土特產的自主品牌……理想的“農夫集市”,絕不能停留在掃碼收錢、快遞送貨這種初級階段,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在農村經濟社會中的運用,促進創新,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小小二維碼,點活三農發展大棋局;熱鬧的“農夫集市”,孕育鄉村振興新動能。在中益鄉的“農夫集市”上,可以看到農民觀念的轉變,看到市場渠道的拓寬,看到農產品價值的提升,這些變化,都是在為鄉村振興孕育動力、積聚力量。新動能不斷激發,產業不斷興旺,鄉村振興的美麗愿景必然不斷在土地上開出幸福之花、結出富裕之果。
(作者系重慶日報評論員)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