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到太原考察生態治理“西山模式”
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劉玉林) 5月1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延峰帶隊到太原考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省委“12+N”領題調研、“一泓清水入黃河”重大部署,借鑒太原西山生態修復和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謀劃臨汾生態治理、項目建設、綠色轉型發展大計。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淵,市政府辦公室、財政局、住建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以及馬長江、任建輝、崔峰、王年松、郭濤、曲會儉、王圣華、仇曉文等企業家代表參加考察。
太原西山曾是煤炭、焦化、建材等重污染企業聚集區,峰值時達2000余家,水體污染、廢物傾倒、地面開裂、植被稀少、地質災害等問題突出,形成了約10平方公里的山體破壞面,環境自我修復能力衰竭。2008年啟動綜合整治工程,搬遷污染企業、實施生態修復,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綠色轉型發展,探索出踐行“兩山”理論、實現傳統資源型工礦區“由黑變綠”的“西山模式”,被作為典型案例編入《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程報告(2021)》。
考察團一行在太原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參觀今昔對比圖片展、觀看修復治理過程匯報片,實地考察整體治理成效,并來到大斷崖生態修復工程現場,了解“危巖清理+填土+坡腳重力擋墻+綠化+監測”恢復山體垂直斷面自然生態的創新做法。隨后,又到太原植物園、太原稻田公園,考察學習太原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挖掘利用生態資源,與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成功經驗。
考察期間還舉行座談交流。太原市副市長程永平、市政協副主席陳繼光等領導出席,太原市相關部門、西山示范區管委會和生態企業負責人參加。雙方圍繞西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的實施方式、治理思路、投資模式,項目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及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探討。
王延峰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生態優先,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通道。要學習借鑒西山經驗,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大膽引入社會資本進行生態修復治理,以市場手段促進生態資源綜合利用。臨汾下一步將實施霍山、塔兒山、姑射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希望廣大企業家通過考察學習堅定必勝信心,搶抓國家政策機遇,探索碳匯資源開發利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參與項目建設,實現企業轉型、綠色可持續發展,為臨汾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作出新貢獻。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