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綻放平陽城 好戲連臺斗古城
第二屆蒲劇藝術周暨戲曲文化傳承交流活動在我市開幕
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王 鵬) 9月22日晚,堯都文化旅游節的重頭戲——第二屆蒲劇藝術周暨戲曲文化傳承交流活動開幕式在市區臨汾大劇院舉行,12朵全國戲曲“大梅花”同臺獻藝,“四大梆子”同時亮相,京劇、豫劇、蒲劇、晉劇等同放異彩,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視聽委員會主任張德祥,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中國演員》主編黎繼德,中國戲曲導演學會會長、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冉常建,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之薇,山西省藝術研究院院長孫文生,市領導王延峰、袁振旭、郝忠祥、閆建國、牛少白、王云、蔡志強出席。閆建國致辭并宣布活動啟動。
本屆蒲劇藝術周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中國戲曲表演學會、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山西省戲劇家協會和臨汾、運城兩市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以“溯源華夏·最初中國”為主題,以“傳承弘揚優秀戲曲文化”為使命,將舉行戲曲展演、交流座談、電視展播、戲曲進景區等活動,是一次高水平、高規格、高層次的梨園盛會。
閆建國代表市委、市政府對活動的舉辦表示祝賀,對蒞臨開幕式的領導、藝術家、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說,近年來,臨汾堅決扛起傳承弘揚戲曲文化的使命,著力擦亮“戲曲之鄉”金名片,創作出《土炕上的女人》《老鸛窩》《父親》等一大批戲曲精品,涌現出任跟心、郭澤民、許愛英、崔彩彩、潘國梁等80余名大小“梅花”,蒲州梆子、晉南眉戶、曲沃碗碗腔、洪洞道情等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蒲劇藝術發揚光大、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貢獻了“臨汾力量”。第二屆蒲劇藝術周暨戲曲文化傳承交流活動的舉辦,對于我市實現在文旅融合發展上走在前作表率,充盈群眾精神生活,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戲曲事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相信在各位“梅花”、戲曲專家的傾力相助,以及社會各界的熱情參與下,必將成為一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視聽盛宴、藝術盛宴。“所有的旅行都是出發,到了臨汾咱是回家。”誠摯歡迎大家到臨汾尋華夏之根、鑄精神之魂、悅多彩生活,與古都平陽400萬人民一起“愛臨汾·贏未來”。
戲曲晚會在臨汾75朵“小梅花”共同演藝的戲歌《中國源頭風光》中拉開帷幕,蒲劇《衛夫人》、眉戶《父親》、北路梆子《王寶釧·拜壽》、上黨二黃《打金枝·勸宮》、豫劇《大登殿》、晉劇《打金枝》、京劇《翠屏山》等輪番上演。“三度梅”獲得者、藝術大師裴艷玲,“兩度梅”獲得者李建樹、謝濤、景雪變、任跟心等著名藝術家,以其德藝雙馨的人格魅力、精湛絕倫的藝術功底、流派迥異的戲曲風格,讓觀眾大飽眼福,近距離欣賞了一臺群英薈萃的戲曲饕餮盛宴,現場掌聲陣陣,滿堂喝彩。晚會最后在《梨園盛世綻芳華》中落下帷幕。
演出結束后,王延峰等市領導和嘉賓登臺與演員握手并合影留念。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