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峰在鄉寧縣調研時強調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譜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篇章
圖為李云峰在鄉寧縣昌寧鎮營里社區云臺府小區調研基層治理工作情況。 記者 閆銳鵬 攝
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孫宗林) 4月19日,市委書記李云峰在鄉寧縣調研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要求,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臨汾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崔玉民,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農業農村局和鄉寧縣相關負責人參加調研。
位于昌寧鎮城北垣的龍鼻村,堅持“黨建立村、德孝治村、產業強村、文旅興村”發展思路,今年被確定為省級“千萬工程”精品示范村。李云峰先后來到龍鼻村產業園“賽德克農場”,與農場負責人王長富深入交流,實地察看了解“雞博園”、立體草莓種植、高密度養魚等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情況;來到古色古香的村黨建文化廣場、“農耕體驗館”,與基層黨員干部面對面交流,探討如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農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工作;走進干凈整潔的“美麗庭院”,與村民李兆榮夫婦拉家常,了解生產生活情況。他強調,“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創造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和實踐范例。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注重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要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農業結構轉型升級、鄉村旅游提質增效、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下縣長山藥是鄉寧縣一張閃亮的土特產名片。在昌寧鎮下縣社區下縣村,李云峰來到長山藥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交流詢問等形式,詳細了解種植規模、品種產量、技術管理、合作模式、銷售渠道及經濟效益等相關情況。他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把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作為根本所在,立足本地特色優勢產業,強龍頭、興業態、樹品牌,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地處城鄉接合部的昌寧鎮營里社區云臺府小區,近年來通過“家誼云臺”小區黨建品牌,實施“黨建引領+五微”工作法,2023年被評為市級黨建示范小區。李云峰來到小區黨群服務驛站,實地察看黨群活動中心陣地建設情況,對小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當前基層治理中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化解路徑。要堅持黨建引領,對組織架構進行統籌設計,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基層黨員干部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主動下沉一線,傾聽群眾訴求,解決實際困難,當好基層治理的“破題者”。李云峰希望云臺府小區再接再厲、大膽探索,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方面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在管頭鎮東團村,李云峰看展板、聽匯報,走進東科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生產車間,實地了解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他強調,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要以黨建引領賦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有效凝聚廣大黨員群眾的思想和力量,讓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堅強的“主心骨”。要創新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徑、新模式。要堅持群眾致富與集體增收相統一,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盤活資源要素,激發內生動力,真正使集體經濟“壯”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
臺頭鎮嘉和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黨群干群關系融洽,村集體收入持續增加,今年被確定為省級“千萬工程”提檔升級村。李云峰駐足村委會大院,聽取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旅游發展情況匯報;走進峰嶺警務室,了解警網融合治理提升主要做法。他強調,“群眾看干部,干部看帶頭”,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干在先、走在前,團結帶領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要強化黨建引領,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機制,積極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提高基層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要突出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尊重基層首創精神,不斷激發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的良好局面。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