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4月16日清晨,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時,家住山西省曲沃縣席村的朱俊義,已早早來到立恒集團太子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光伏香菇大棚內,開始采摘香菇。4月是香菇生長旺季,朱俊義每天可摘100多公斤新鮮香菇,只見一筐筐香菇摘滿后,他又將其送到園區冷庫,由公司庫管人員過磅稱重和打冷處理。期間,朱俊義還不時啟動香菇棚內的霧化噴水裝置,保持香菇生長的溫度和濕度。等他忙完棚內所有的管護工作,時間已是中午,基本不耽誤家里的其他農活。
朱俊義是立恒集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400棟光伏香菇大棚的承包戶之一,此前常年在家務農,收入微薄,是公司周邊鄰村的貧困戶。2016年10月,立恒集團對太子灘萬畝鹽堿地實施綜合治理改造,開發建設光伏香菇產業扶貧項目后,便與朱俊義結成幫扶對子,與其簽訂香菇大棚種植承包合同,由公司免費進行香菇種植技術培訓,免費提供香菇大棚、菌棒、菌架、保溫設備等生產設施,并配套建設香菇菌棒生產車間、鮮菇倉儲冷庫,配備產品外銷冷藏車,香菇的倉儲和銷售全部由公司負責。
在公司全方位的精準幫扶下,2017年5月,第一茬香菇上市后,直接為朱俊義帶來了15000元收入,基本實現了脫貧的目標。而在立恒集團,像朱俊義這樣承包香菇大棚的鄰村貧困戶還有數十戶。他們在公司香菇產業的精準幫扶下,逐步實現了脫貧致富,步入了小康家庭的“快車道”。
“這里原先是一片鹽堿地,由于常年返堿嚴重,農民無法耕種,土地幾乎沒有收益。”立恒集團總經理張天福介紹光伏香菇產業扶貧項目。為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2012年以來,立恒集團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先后投資2億余元,以工業經營農業的形式,以租用流轉土地的方式,對公司周邊2個鄉鎮、12個行政村、2000余戶的近萬畝鹽堿土地,實施了集中連片式的綜合治理改造。
“我們在對鹽堿地治理改造、上產業扶貧項目時,充分考慮了高效、綠色、有機、循環這些因素,因地制宜發展香菇種植、花卉培育、蓮藕種植、水產養殖等扶貧項目,并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由公司免費提供生產資料和技術指導,生產全過程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要求實施管理,所有產品全部由公司按照保護價格進行統購統銷,進而實現企業與農戶的雙贏。”張天福說。立恒集團光伏香菇產業扶貧示范項目,既符合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的發展要求,還可通過空間立體化利用,在不改變土地屬性的前提下,實現節約用地、提高產出的目的,具有不與農爭時、不與人爭糧、不與地爭肥,且綠色循環等優點。
張天福介紹,光伏香菇大棚頂部的光伏板在吸收太陽光發電的同時,可為香菇種植遮擋光線;大棚內數千枚菌棒分層擺放在一排排的菌架上,不會受到鹽堿土質的影響,以實現空間的立體利用。另外,使用過的廢棄菌棒還可加工成為有機肥料和生物質燃料,最終實現全產業綠色循環發展。以現有的20MW光伏發電規模和400棟香菇大棚產能計算,年發電產值3600萬元,年香菇產值6000余萬元,項目全部建成后,每畝土地產出效益由原先的不足100元提高到現在的4萬元以上。同時,公司還安置了周邊鄰村剩余勞動力數百人,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之前由于地下水位較淺,常年返堿嚴重,致使這里的農民無法耕種,一度成為荒草灘、垃圾灘和鋼渣灘。2012年以來,在曲沃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立恒集團以工業經營農業的模式,先后投資數億元,對涉及周邊2個鄉鎮、12個行政村、2000余戶的近萬畝土地,以租用的方式流轉土地,進行連片綜合治理,通過平田整地、土壤改良、有機肥還田、機械化耕作、水利設施配套等一系列舉措,開發建設了香菇種植、花卉培育、蓮藕種植、水產養殖等多個扶貧項目,使土地產出收益由原來的畝均不足百元提高到現在的4萬元以上,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減少了污染,凈化了空氣,還使區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和保護。
在此基礎上,立恒集團將繼續以菌棒供應、技術指導為依托,引領和帶動周邊百姓和貧困戶共同發展香菇、蓮藕、花卉種植產業;同時,將投資上千萬元,新上香菇產品深加工、銷售冷鏈物流等項目,推動企業扶貧產業由種植基地向加工制造基地轉變,完善休閑農業設施,把園區打造成為美麗鄉村展示、綠色農業示范和生態循環農業典范區,實現“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的總體目標。(丁衛國)
頭條點評
經過6年多的開發建設,曾經貧瘠荒蕪的太子灘萬畝鹽堿地,如今煥發出勃勃生機,變成一家集高科技智能溫室區、農光互補產業區、南漁北引示范區、雙千畝蓮魚共養區、晉國文化游覽區、生態濕地保護區六大區域為一體,具有現代農業示范、特種水產養殖、文化旅游觀光、濕地公園休閑、大氣環境改善、工業用水保障六大功能的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初步形成了“企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農戶促企業”的良好格局。相信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將引領地區經濟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走上致富路。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