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不但要將病殘果進行深埋銷毀,落葉、落枝、果樹爛皮等也需要進行清理?!?2月15日,在鄉寧縣棗嶺鄉嶺上村,棗嶺鄉鄉長樊艷萍和技術專家指導農戶進行清園、深耕、施肥、涂白作業。
嶺上村是棗嶺鄉的“東大門”,海拔在1000米左右,具有適合核桃生長的肥沃土壤和自然條件,出產的核桃皮薄仁豐口感好,綠色天然無污染,全村核桃種植現已發展到3492畝。有了技術專家的指導,種植戶們對于種植核桃更有信心。
一位種植戶告訴記者,原先他們種植核桃可以說根本不會,更不懂技術,在種植過程中,因受到技術、經驗以及一些自然等因素的影響,經常遇到一些問題找不到解決辦法?!斑@個月專家已經是第6次來為大伙兒指導種植技術,每次專家來我們都能學到一些科學種植核桃的方法,幫助大家走出了種植誤區,可以說種植戶們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有什么不會、不懂的直接問專家,很快就會得到解決?!痹摲N植戶說,有了技術保障,核桃產量上去了,收入也提高了。
棗嶺鄉位于鄉寧縣西南端,西隔黃河與陜西相望,北接吉縣,南連河津,屬黃土殘垣溝壑區。棗嶺鄉自然資源得天獨厚,農業立地條件相對較好,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堅持以轉型發展為主線,實施“特色產業帶動”戰略,堅持“三服務一帶動”,大力發展蘋果、花椒、核桃等林果業,初步形成了“譚坪蘋果、沿黃花椒、棗嶺核桃”的產業格局,全鄉栽植蘋果20000余畝,花椒30000余畝,核桃13000余畝,僅蘋果、花椒兩項為全鄉人均純收入貢獻就達到了5800余元。同時,鼓勵扶持栽植油用牡丹、富硒紫梨、玉露香梨等發展潛力大的新興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電子商務,整合銷售平臺,著力構建結構更趨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促進脫貧攻堅進入快車道。
樊艷萍介紹,棗嶺鄉一直采用的是“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請進來”就是聘請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和技術人員,常年到田間地頭為農民實地培訓指導,推廣新技術,傳授新技能,培養“本土專家”,重點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提高農民整體的管理水平和實際生產技能,使每個農民都成為“農業科技明白人”?!白叱鋈ァ币簿褪嵌ㄆ诮M織農民到山東、陜西、河南、甘肅和我省的臨猗縣、萬榮縣、吉縣、隰縣等地考察學習,開拓視野,學習外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提高特色產業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同時,棗嶺鄉還為農戶提供信息服務,以此來推動特色 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該鄉不斷健全農業市場信息采集體系,培育自己的市場信息員隊伍,通過微信、廣播、網絡平臺等渠道,及時把農業市場信息傳送到千家萬戶,使廣大農戶及時了解到市場行情,降低市場風險。不但為農戶提供市場信息,該鄉還適時組織采摘觀光、鄉村旅游等豐富的文化宣傳活動,讓外面的客商更多地了解棗嶺鄉的農業特色產業,把棗嶺鄉的優質農產品推向外面的廣大市場,使廣大農民真正能增產增收。
強化示范帶動是助推特色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據了解,今年以來,棗嶺鄉大力開展經濟林管護工作,鄉黨政班子成員、村“兩委”主干,全部掛牌建設了經濟林示范園,嶺上村400畝的核桃示范園就是鄉長樊艷萍掛牌建設的。
“示范園是大伙兒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桿,示范戶是農戶 問得著、留得住的‘鄉土專家’,建立經濟林示范園,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讓廣大群眾真正看到農業新技術的效果,避免了說教式技術服務,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產業的健康創新發展?!狈G萍說,棗嶺鄉采取“黨員干部幫扶、示范園區引領、農技人員培訓、示范農戶帶頭、輻射帶動周邊”的五位一體示范聯動模式,促進科學管理技術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實施鄉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村“兩委”干部包聯“示范園”的制度。
目前,棗嶺鄉共建立“經濟林示范園”3410.5畝,示范戶650戶,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歸根結底是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該鄉不斷加大加強技術指導,為全鄉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積累經驗、樹立典型,有效帶動了全鄉特色產業整體提質增效,更為該鄉實現“率先脫貧,全面小康”奠定了產業基礎。
記者 田志華
責任編輯:實習生衛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