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蒲縣麥莊村有5戶貧困戶家的閥門、水表、龍頭需要更換,記錄、上報、更換,問題及時處理;山中鄉白家莊村貧困戶發展小型養殖需120米引水管,實地調查、送管道、協助安裝,需求盡快滿足;在東開府村建檔立卡戶李書平家調查時,發現取水距離較遠,上報、送儲水桶,困難還未言語已克服……
這一幕幕發生在蒲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飲水安全調查工作中,也發生在我市水利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的每一天。水利扶貧作為全市今后五年重點實施的十大扶貧工程之一——生態扶貧的重要架構和核心組成,長期以來都在全市脫貧攻堅的豪邁征程中,為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提供至關重要的保障支撐。
毋庸諱言,我市貧困地區分布與水資源分布高度相關,許多地方因水受困、因水致貧,脫貧的出路和希望也在水上。
立足實情 讓精準扶貧照進現實
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分析水情、水利工程特點和水利工作實際,我市遵循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和精準扶貧方略,全面推進水利改革發展,努力在民生水利建設、縣域發展水利保障、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為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
今年4月,全市水利扶貧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這標志著我市切實加強對全市水利扶貧工作的領導。半年多來,全市水利扶貧工作取得了良好開局。
目前,我市市級水利扶貧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縣級水利扶貧辦公室都指定了專職聯絡員,建立了水利扶貧工作聯絡員制度。市局建立了駐村聯系工作機制,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員脫產入駐幫扶村開展幫扶工作,建立了黨員結對貧困戶幫扶機制。各縣(市、區)都成立了水利扶貧領導機構,水利扶貧“一把手”負責制的格局已經形成,各縣(市、區)水利局也都建立了駐村定點幫扶工作機制,開展了幫扶工作,市、縣兩級定點幫扶工作初見成效,全行業水利扶貧的意識顯著提高。
此外,我市還編制《臨汾市“十三五”水利扶貧專項規劃》,并以縣為單位建立了水利扶貧項目庫。先后制訂了《臨汾市水利扶貧行動方案》《臨汾市2016年水利扶貧工作方案》《臨汾市水利局脫貧攻堅任務推進計劃》《臨汾市水利扶貧工作考核辦法》《臨汾市水利局2016年度水利扶貧工作考核實施方案》,完善了對水利扶貧工作的考核體系。目前,我市10個貧困縣中,鄉寧、安澤、汾西、永和、吉縣、隰縣、古縣和蒲縣編制了《水利扶貧行動方案》和《2016年水利扶貧行動計劃》。
多措并舉 變“水瓶頸”為“水支撐”
由于自然條件惡劣、歷史積累問題較為復雜,一些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仍未徹底扭轉,工程性缺水和資源性缺水問題突出,成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攔路虎”。
自全市扶貧攻堅的號角吹響后,我市以水利水保重點項目建設為依托,通過政策保障、技術支持、工程支撐、投勞增收等舉措精準發力,做足水文章、發揮水優勢,加快補齊脫貧攻堅水利短板,有效解決水少、水臟、水遠、水漏、水失的“五水”問題,為我市如期實現全面脫貧提供強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讓水利的發展成果惠及貧困群眾。
目前,我市脫貧攻堅任務在水利行業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力推進水利水保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我市的水條件、水生態、水環境,最大限度地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水支撐、水保障,這是水利脫貧攻堅乃至社會發展的長遠之計和治本之策。二是向山區、老區和貧困地區傾斜水利投資,在改善貧困地區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基本條件的同時,千方百計拓寬貧困地區農民群眾參與水利建設的渠道和范圍,通過增加勞務收入,促進貧困人口脫貧。
截至目前,我市共下達國省資金計劃5.38億元,其中貧困縣3.66億元,占總計劃的68%,在投資安排上向貧困縣進行了傾斜。目前,項目庫中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農田水利建設工程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正在有序實施。水源工程中的蒲縣四溝水庫、刁口水庫、汾西縣北掌水庫已開工建設,隰縣南峪水庫、大寧胡城水庫、吉縣腰西水庫、浮山臣南河水庫、古縣麥溝河水庫、蒲縣化樂水庫正在完善前期工作,已申報列入了全國抗旱規劃小水庫建設。
建設工程 用池池清水“趕走窮”
根據我市水利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市規劃在10個貧困縣實施大水網及配套小水網工程、貧困地區沿黃提灌工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農田水利建設工程等一批重點工程。
如今,大水網及配套小水網工程一是全力推進引沁入浮工程建設,截至11月底,完成資金投入0.89億元,累計完成主隧洞進尺10.5公里。二是加快推進縣域小水網配套工程建設。截至目前,中部引黃工程配套實施的蒲縣四溝水庫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汾西北掌水庫已完成臨建設施,完成投資1000萬元;隰縣南峪水庫初設已批復。縣域供水規劃內的14個“雙調”水庫前期工作正有序開展。三是加快小型水庫更新建設,截至目前,堯都區仙洞溝水庫完成投資2653萬元;蒲縣刁口水庫完成投資1710萬元。
貧困地區沿黃提灌工程中,永和縣閣西垣沿黃提灌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150萬元,占總投資的70.79%。吉縣東城提灌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098萬元,占總投資的60.71%。鄉寧縣譚坪沿黃提灌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405萬元,占總投資的67%。
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成果如下:2016年我市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438平方千米,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52.8%。其中貧困地區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43平方千米,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52.6%,(5個國家級貧困縣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86平方千米,5個省級貧困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7平方千米),治理度提高2.98%,達到59%;共完成投資5.11億元,其中在貧困地區完成投資4.15億元(5個國家級貧困縣范圍內投資2.59億元,5個省級貧困縣范圍內投資1.56億元)。2016年我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的開展,惠及71個貧困村,9175人貧困人口從水土流失總治理中受益。
我市今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為2579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800萬元、省級配套資金779萬元,資金全部到位,并下達到項目實施單位。重點鞏固和提升10個貧困縣6.3萬農村人口的飲水標準,其中包括2.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截至目前,我市2016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已按計劃完成。
今年,我市在隰縣、蒲縣、浮山實施了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共下達計劃投資6700萬元,截至11月底,已完成5900萬元,占計劃投資的88%;在鄉寧、永和、隰縣、蒲縣、汾西、古縣6縣實施了“今冬明春”小型水利項目,共下達計劃投資2300萬元,截至11月底,已完成2000萬元,占計劃資金的87%;在鄉寧實施了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維修管護項目,項目計劃投資17萬元,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
記者 李衛紅 荀丹薇
責任編輯:實習生衛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