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日前,走進吉縣吉昌鎮西關社區,便民服務區貼心周到、圖書閱覽區書香四溢、居民說事議事區暢所欲言、居民棋牌活動室歡聲笑語不斷……居民安居樂業,處處能感受到平安社區建設帶來的和諧氛圍。近年來,西關社區深入推進平安社區建設工作走深走實,打造居民共建共享格局,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為居民營造安全、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黨建引領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西關社區轄區面積9平方公里,下轄7個自然村,這里生活著3202戶10767位居民。社區黨支部95名黨員像釘子一樣扎進全轄區每個角落,成為社區工作的一個個先鋒。”西關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竇俊峰介紹,“黨建引領下的網格化管理,讓社區服務更精準。社區配備了15個專職網格員,還有吉縣司法局駐村工作隊員、‘兩委’成員、專職社區工作者等共同組成了一支為人民服務的堅實隊伍,為社區建設添磚加瓦。”
平安社區創建工作中,西關社區緊緊圍繞“五安聯創”總體思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為重點,深入開展基層平安建設提質示范行動,積極構建了黨組織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平安社區創建工作是社區工作的關鍵環節,關乎居民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西關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專門成立了“平安社區”創建領導小組,從抓黨建、強網格、保穩定、促文明等方面全方位推進平安社區創建工作。
服務是最好的社區治理。為拓展黨群服務驛站服務功能,該社區在向陽小區、西澤小區、華潤小區,精心打造了集便民服務區、圖書閱覽區、居民說事議事區、居民棋牌活動室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黨群服務驛站。同時,堅持完善村務公開、黨務公開、財務公開,建立了居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居民議事會、理事會等議事協商機制,定期開展群眾說事、百姓議事、婦女議事等協商活動,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實現“秩序好、服務優、群眾滿意”的目標。
防治災害 筑牢平安幸福根基
“一到雨季,你就會在我們轄區的山洼溝渠里看到巡查的社區工作人員,他們用不畏艱難地付出換來社區居民的平安。”竇俊峰說,多年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直是西關社區的工作重點。該社區共有14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為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吉昌鎮政府每年對地質災害監測員進行培訓,社區也積極組織預防地質災害演練。在每年的凍融期和汛期,該鎮包溝人員和社區“兩委”工作人員巡查,監測員和網格員發放明白卡、搬遷令。
2021年10月上旬,大雨連續下了七八天,李家溝居民張浩然住的窯洞存在安全隱患,社區工作人員多次讓其搬出,其不聽勸阻,之后聯系了他的兒子,才幫他搬離了窯洞。搬離后不到6個小時,窯洞就被泥石流完全掩埋。事后,張浩然專門送來一面“搶險救災顯真情 擔當作為獻愛心”的錦旗來感謝社區工作人員,他說:“多虧了咱社區的工作人員,要不是大家堅持讓我及時搬離窯洞,后果不堪設想。”
淇北溝地質災害隱患點一直是社區工作人員心中的牽掛。這里東溝和西溝兩個地質災害點共住居民136戶,在長期卸荷風化的作用下,坡體坡肩部位因表層土體松散,在強降雨或連陰雨時,常有局部黃土坡段發生小規模崩塌,嚴重危及坡下居民的生命安全。為切實做好2024年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吉縣自然資源局和吉昌鎮政府在淇北溝實施地災治理工程。接到通知后,社區工作人員、組長、網格員立即行動起來,他們進溝入戶,給群眾做關于搬離現住房的宣傳工作。
一戶一戶訪,一家一家看,社區工作人員的腳步踏遍了每戶居民的門檻,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反復復講解,爭取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并簽訂臨時搬遷協議書。“治理工程預計12月底主體完工,項目完成后將有效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和危險性,居民們將不再時刻擔憂地質災害的威脅。”竇俊峰說。
化解矛盾 奏響平安和諧新曲
“社區工作人員真是盡心盡力,為我們解決了大難題,維護了果農們的利益。”今年5月,一場因承包土地打藥引發的矛盾糾紛打破了社區的寧靜。居民陳某利與河南技術人員管某、吉某軍三人在其承包地為種植的花生地打封地藥,有毒害的藥液隨空氣擴散,給周圍15戶群眾種植的果樹、連翹、高粱等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害。受災戶心急如焚地找到社區工作人員,期望能得到妥善解決。
社區工作人員迅速行動起來,然而幾次調解后問題仍未得到解決。5月16日一大早,西關社區組織召開“西關社區評估果農蘋果受損制定方案會”。會議現場氣氛凝重,大家圍坐在一起,商討著解決辦法。評估組迅速成立,蘋果受災戶中5人為評估組組員,社區工作人員和陳某利隨同,還聘請了吉昌鎮果樹站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帶領大家逐戶評估受災程度。經過緊張的評估,共評估受損金額37萬余元。但當陳某利與合伙人管某、吉某軍溝通后,兩名合伙人卻跑了,導致賠償金額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
社區工作人員一邊安撫農戶情緒,一邊再次積極溝通協調。經過艱難的協商,決定走司法程序。在此期間,社區黨支部書記及工作人員與每一戶就賠償款進行協商,最終達成賠償協議。吉縣人民法院對此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經調解,陳某利根據受災戶受災程度合理支付賠償款,這場糾紛終于得以成功化解。
“平安不平安,居民說了算。居民對平安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永遠是平安建設工作的風向標和指南針。西關社區的平安建設,離不開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和居民們的積極配合。”竇俊峰感慨地說,“及時解決矛盾糾紛,維護社區的和諧穩定,是平安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將繼續用責任和擔當,為居民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平安之花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得更加絢爛。”
記者 白 潔 潘華玲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