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點 補短板 強弱項
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吉縣緊緊圍繞“六大發展”,持續推進“六大突破”,進一步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挖掘潛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從十個方面著手,奮力開創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著力在項目建設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抓重點。計劃完成投資32.06億元,確定實施涉及產業發展、道路交通、城鄉人居環境改善等十個領域,涵蓋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方面的60項項目工程,又從中篩選了蘋果園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東城提黃灌溉工程、旅游循環公路改造工程、人祖山旅游循環公路建設工程等十項重點工程,重點謀劃、推進和突破。二是抓招商。加強對形勢和政策的研判,創新招商引資的辦法,實施精準招商。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項目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各類招商活動,把更多的投資者引到吉縣、留在吉縣。同時,營造一個親商、安商、富商的好環境,把吉縣打造成投資的福地、洼地。三是抓落實。實行縣級領導包聯項目責任制,明確項目責任單位、進度時限和質量要求,集中力量、不遺余力地推進,通過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進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
著力在蘋果產業上實現新提升。一是發展有機。按照“既要積極推進、又不急于求成”的原則,試點先行,示范帶動,組織果農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造和建設有機果園,科學地、穩步地推進蘋果有機化。二是打造園區。集中資金和力量,打造現代蘋果園區,全面改善蘋果生產條件。制定全縣的蘋果園區建設規劃,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防雹網、殺蟲燈、新型農機具等裝備,發展滴灌、微噴等節水灌溉,把每個垣面都打造成精品園區。三是加強管理。加強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廣減密間伐、蜜蜂授粉、旱作栽培、黑膜覆蓋、抗旱保水等先進實用技術,完成減密間伐10000畝,積極引進培育試驗新品種,引導發展早、中熟蘋果,逐步使早、中、晚熟品種結構趨于合理。成立由果農、果商、果庫、農資經銷商、深加工企業代表組成的果業協會,發揮行業組織作用,規范蘋果生產和銷售行為,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四是提升品牌。高度重視品牌定位、形象塑造和宣傳推介工作,按照“統一分級、統一標識、統一包裝”的要求來營銷,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形象、統一推介”的原則來宣傳,不斷提升吉縣蘋果品牌的市場辨識度和影響力。五是拓寬市場。有計劃、有步驟、有策略地拓寬銷售市場,方式多樣,高端化、大眾化并重,線上、線下結合,定點和配送齊抓的方式創新銷售模式。
著力在旅游發展上培育新優勢。一是抓緊完善規劃。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修訂完善全縣旅游發展規劃,以科學的規劃來引領指導全縣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按照綜合改革試點縣的要求,加強旅游產業體系建設,大力推動旅游業與其他關聯產業融合,積極培育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形成大旅游產業格局。二是打造精品線路。建設克難坡至大圪塔村、管頭山至人祖山旅游公路,盡快把壺口景區、克難坡景區、人祖山景區、蘋果觀光園區有機地串在一起,打造縣域精品旅游線路。同時,推進壺口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加快人祖山的開發進度。三是加強景區管理。積極探索旅游景區管理權、經營權分離的模式,運用市場化、公司化、專業化的方式建設景區,逐步完善景區的開發、建設、運營體制機制。要堅持綜合整治和聯合執法相結合,依法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深入開展景區環境大整治活動,加強從業人員教育管理,不斷提升全縣旅游業的服務水平和整體形象。四是強化宣傳推介。綜合運用各種宣傳推介手段,從傳統的新聞報道、媒體廣告、展會推介,到網絡、微博、微信等,全方位、立體式加大宣傳推介的廣度、深度、強度。
著力在工業經濟上構筑新支撐。一是改造提升煤炭產業。抓住政策機遇,加強煤炭工業運行監測調節,組織企業積極參加煤博會、煤炭訂貨會等活動,采取多種形式,推動產銷有效銜接。同時,煤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提升產業的水平和效益。二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層氣、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等產業,努力成為全省山區縣中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著力在脫貧攻堅上開創新局面。產業脫貧方面,主要依靠蘋果產業、旅游產業、光伏產業,因人因地施策,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生產;易地搬遷方面,今年完成30個村720戶2500口人的搬遷任務;教育脫貧方面,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加大貧困學生扶助力度,抓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生態補償脫貧方面,承接好政策,有計劃地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電商脫貧方面,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幫助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基礎設施脫貧方面,實施好安全飲水到戶、鄉村公路建設、電網改造、廣播電視和電訊寬帶“村村通”等工程;社會保障脫貧方面,落實好低保政策,建立完善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制度,有效解決突發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問題。同時,引導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參與脫貧攻堅,充分發揮各級扶貧工作隊、縣直單位包扶、第一書記的作用。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堅決完成26個村、10000口人的脫貧任務。
著力在城鄉建設上打造新亮點。在新城建設上,完成新城路網、府前廣場、污水處理、熱源點建設。老城區改造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集中連片、打造亮點,群眾主體、和諧穩定”的原則來推進。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實施飲水改善、危房改造、移民搬遷等項目,完善村莊美化、綠化、凈化工程,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廁、改灶工作,持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著力在生態建設上再獲新成效。一是依法加強環境整治。一方面繼續加大煤改氣的力度,能改則改,能集中則集中;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節能環保燃煤鍋爐改造。同時,大力開展水環境治理,制定水污染防治計劃實施細則,做好地表水的斷面水質和飲用水的檢測工作,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二是持續構筑生態屏障。植樹造林的重點是“一帶一環”。“一帶”,即高速引線、209國道改線通道及兩側,“一環”,即縣城周邊。集中力量,讓縣城周邊的荒山披上綠裝,讓公路沿線成為風景。
著力在改革開放上增添新活力。一是在改革上,堅決破除無關緊要、無動于衷、無所作為的現象,堅決改變等靠、應付、虛假的做法,做到真改、深改、積極改。二是在開放上,轉變消極、被動、封閉、保守的思想和走不出去、引不進來、融不到一起的局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動融入京津冀、環渤海、黃河“金三角”等區域,加強交流合作。三是在民營經濟發展上,認真落實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設立“企業應急周轉互助資金”,幫助企業解決創業難、融資難、用地難等發展難題,著力提升小微企業發展能力,為民營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認真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工程,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著力在民生改善上順應新期待。一是繼續抓好教育事業。實施一中教學樓建設項目、東關示范幼兒園搬遷項目、薄弱學校改造項目;鼓勵興辦普惠性幼兒園,加快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新課程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水平。二是提升醫療衛生水平。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繼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提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標準;引進專業人才、培養本土人才,建設縣、鄉醫療遠程會診系統,有效提高醫療衛生保障和服務均等化水平,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同時,拓寬創業就業渠道、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并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著力在安全生產和維護穩定上達到新水平。一是深入抓好安全生產。把預防貫穿安全生產工作的全過程,加強對煤礦、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地質災害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確保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治理、及時消除。二是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對群眾的合理訴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及時解決。加大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排查調處工作力度,切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內部、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深入開展“平安吉縣”創建活動,集中開展打擊“兩搶一盜”專項行動,保持“打黑除惡”高壓態勢,嚴密防范、依法懲治違法犯罪活動。(陳健翔)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