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彥章)近年來,吉縣以“打造現代畜牧強勢,促進林果產業旺勢”為思路,利用豐富的林草資源,發展現代設施養殖,在畜牧業自身發展的同時,生產的大量有機肥施入果園,促進了有機蘋果產業的發展,實現了從“林牧矛盾”向“林牧協同”的華麗轉身,形成良性的生態農業循環。
規模化養殖跨越發展。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和養殖觀念的轉變,該縣規模養殖場建設如雨后春筍,出現了天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東城鄉東旭養殖有限公司、辛村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羊小區等一大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其中天豐生態養殖責任有限公司實行全方位電子監控,并且豬場成功推行豬的人工授精技術,其精液可供周邊50余戶養殖場(戶)使用,成為我省首屈一指的標準化養殖場;春娥養殖專業合作社設計存欄蛋雞50000只,現存欄15000只,該場引進先進成熟的生產管理技術,上料、收蛋、除糞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成為現代畜牧業的典型特征。截至目前,該縣有萬頭豬場2個、千頭豬場5個、500頭以上10個;5萬只雞場一個、3000只以上雞場12個;500只以上羊場10個,規模養殖量占到全縣飼養量的40%以上。
規模化養殖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跟進,該縣組織多層次技術培訓,邀請豬病防治專家對規模養殖場戶進行專場培訓;邀請省繁改站專家進行了羊的人工授精技術培訓;邀請山西農大教授舉辦了畜牧技術培訓班、畜產品質量安全培訓班,規模養殖科技貢獻率得到極大提高。
人工牧草種植取得了新突破。該縣投資數十萬元,外調鴨茅、白三葉、紫花苜蓿、高丹草、飼料玉米等優良草種上萬公斤,在全縣實施了果園以及林下種草項目,扎實推進了“園種草、草養畜、畜促果”的種養循環經濟;2014年,該縣積極申報25°以上坡耕地退耕還草項目,已立項1000畝。同時,畜禽良種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該縣引進了夏洛萊、西門達爾、黑白花奶牛凍精,積極開展牛的人工授精工作,三年人工授精黃牛共2200余頭,受胎率達到85%以上;引進生豬良種長大二元母豬近千頭,斯格母豬700余頭,杜洛克、大白、長白等優種公豬50余頭;引進杜波、無角道賽特、小尾寒羊、波爾山羊、絨山羊、奶山羊等優良品種;引進海蘭褐、京紅等良種蛋雞15萬余只等。
畜牧業投資大幅增加。該縣鼓勵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利用貸款、入股、轉產、合作等多種形式投資畜牧業生產。畜牧部門加大項目支持力度,爭取到省、市項目資金近300萬元,先后實施了草食畜棚圈建設項目、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等項目。同時,各相關職能部門也加大對畜牧業的項目資金投入力度。這些項目的實施,帶動了畜牧業投資的熱潮,極大地提高了該縣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發展水平,加快了該縣畜牧業發展速度。
疫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針對畜牧獸醫基層人員老齡短缺問題,該縣對村級防疫員進行了調整和充實,并且使防疫員的補助由每月的100元增加到200元。同時,進行防疫技術培訓,購買畜禽活體進行免疫注射、采血實習演練;各鄉鎮分片區成立防疫小分隊分組防疫,提高了防疫密度和免疫效果。
據介紹,截至目前,該縣畜禽飼養量達到51萬頭(只),肉類總產量達0.52萬噸,禽蛋產量達0.22萬噸,畜牧業總產值達0.83億元,畜牧業人均收入達830元,同比增長10%。年產有機肥20余萬噸,為全縣29萬畝蘋果產業有機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有機蘋果面積達3萬畝,蘋果產值達7億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7%,林牧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責任編輯:王偉
上一篇: 吉縣中垛聯校對轄區各小學進行年終督導考核
下一篇: 強玲-----用責任譜寫生命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