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入畫來
——霍州市城鄉環境整治見聞
臨汾新聞網訊 通村道路寬又凈,農家院里笑聲多,綠樹成蔭花飄香……入秋時節,步入霍州市李曹鎮秦家嶺村,村中渠水清澈見底,涓涓流水聲和知了聲讓人心曠神怡。放眼望去,小渠兩邊五顏六色的盆栽、各種花草樹木和溪水交相輝映,村中美景盡收眼底。
“以前,村民集體觀念差、公德意識薄弱,只管自家庭院收拾得干干凈凈,不顧全村的整體形象,把柴火、石料、沙子等堆放在門外,有的村民干脆把臟水直接倒在了大路上,導致大街小巷通行受阻、垃圾遍地,低洼處污水橫流,讓左鄰右舍苦不堪言。”秦家嶺村黨支部書記王麗忠直言不諱,而如今,這一切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大街小巷,紅花綠樹錯落其間。
環衛工人正在清掃大街小巷。
秦家嶺村位于七里峪風景區旅游路沿線,今年以來,該村大力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得到全體村民的一致支持和好評,干群合力對村境內所有的舊垃圾進行了清理,墻壁進行了粉刷,栽花種草綠化美化街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建立了長效管護機制,村民們改變陳規陋習,全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之花在秦家嶺村綻放。
50歲的劉建國在霍州市市區北環路經營一家副食店已經6年了,此前,垃圾站離他家的副食店不遠。“現在好了,垃圾站拆除了,放置了收垃圾的小車,門前干凈了,生意也好了,我真的特別高興,也特別感謝這些辛勤的環衛師傅們。”劉建國深有感觸地說,“環境好了大家心里也亮堂了,環境治理得靠大家自覺。”
為了持續引深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霍州市倡導廣大市民讓“垃圾不落地”成為自覺行動,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自覺將垃圾投入垃圾箱、垃圾桶、垃圾收集車內;不從車內向車外拋灑垃圾;沿街各單位、門店垃圾實行袋裝化,并按規定時間將垃圾自覺投放到指定垃圾箱內或垃圾收集車容器內;自覺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不從門店內向外掃垃圾,讓市區各街道文明整潔。
“開元街道57戶豆腐加工戶已完成改造36戶,3戶簽訂永不生產承諾書,18戶實行集中加工生產。”該市開元街道黨工委書記薛國平介紹說,“煤改氣”工程對于加快燃煤清潔能源替代、改善環境、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意義重大,豆腐作坊戶用上天然氣后,制作豆腐更方便、更安全。開元街道李詮莊村委成立了合作社,通過集中加工的方式,進行豆腐深加工,不僅可以改善環境衛生,還可以增加村集體收入,一舉兩得。
霍州市開展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行動以來,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積極引導和教育廣大城鄉群眾樹立社會公德意識和環境衛生意識,不斷增強講文明、愛衛生、護環境的自覺性和“環境整治、人人有責”的主動性。全體黨員干部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示范引領,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參與整治、處處爭創衛生”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新購置灑水、清掃、霧炮車輛10輛,清理城鄉垃圾12萬余立方米,新增綠化面積達3萬余平方米,路域、河道沿線的綠化面積大幅增加。下一步,該市將把環境整治同生態環境保護、小康社會建設、居民幸福指數提升等工作結合起來,構建齊抓共管、人人盡責、整體推進的長效機制,確保環境綜合整治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記者 范韶華 文/圖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