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貯秸稈 草料常保鮮
臨汾新聞網訊 霍州市李曹鎮上王村一個名叫李衛平的小伙子利用新型秸稈青貯池,將玉米秸稈制作成青貯飼料喂牛,既解決了當地農民露天燒秸稈的問題,又變廢為寶實現了秸稈的綜合利用。
上王村農民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為主。每到收割時節,農民都會焚燒秸稈,這對當地環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盡管各級政府及環保部門全面禁止在露天燒秸稈,但仍有不少農民私自焚燒秸稈。
近年來,在霍州市委、市政府及李曹鎮黨委和上王村支村兩委的倡導下,大力打擊焚燒秸稈行為,一些養殖戶在收割后開始把秸稈進行儲藏喂養牲畜,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秸稈廢棄問題,但這種傳統的加工方式,既占用了場地,又是冬季火災的隱患,還容易丟失秸稈的營養成分。
三十出頭的李衛平是一名大學生創業者。2015年初,他籌資40余萬元,回到家鄉創辦了自己的養牛基地,購回了十余頭優良品種“西門塔爾”牛犢。上王村四周環山,牲畜食用資源豐富,擁有天然的養牛條件,現在牛肉市場價格比較高,市場前景廣闊?;糁荼镜爻缘呐H舛紒碜云竭b,他想把霍州牛肉打造成像平遙牛肉一樣的品牌,可一頭牛一天就要吃6公斤的麩和飼料,每天做飼料成本太高,解決牛飼料問題成了李衛平的頭等大事。他經過市場考察“取經”,得知可以把廢棄的秸稈制成易儲存的青貯飼料,經過科學窖藏發酵后,提升秸稈的營養價值,牛吃了育肥快,還能增強抗病能力。通過購買相關技術,他建成了一個新型秸稈青貯池,并組織人手從田間地頭、溝渠山隴邊以每畝120元的高價回收農民丟棄的秸稈。
近日,李衛平和工人已經制作掩埋了青貯飼料,利用了近200畝的玉米廢棄秸稈,和外地購買飼料的價格相比,節約成本近一倍。據悉,他制作的青貯飼料不僅夠自家的牛食用,村子周邊的一些散養戶也想從他這里購買,可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對我而言,收來的秸稈制成青貯飼料,夠自家牛吃,對于村民來說,秸稈能賣錢,還能避免秸稈焚燒,節能環保,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李衛平笑著說。(晁琰 朱峻輝)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