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小麥聯合收割機在金黃色的麥浪中往來穿梭,農機手在田間地頭將糧箱里的麥粒倒入等候的農用車,農戶一車車把小麥運往自家的晾曬場;旋耕機、玉米聯合播種機等機械駛入收割之后的麥地,播種下秋天豐收的希望……6月5日,侯馬市水地小麥開始大規模收獲,走進田間地頭,隆隆作響的各類農機正在有序作業,搶收搶種的“沖鋒號”響徹希望的田野。
前邊收小麥,后邊種秋糧。在上馬街道辦事處南張里村的“三夏”作業現場,侯馬市金豐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薛海燕等3位農機手,熟練駕駛著小麥聯合收割機,按照農機專家機收減損等相關要求,在寬闊的農田里勻速進行小麥收獲作業。片刻功夫,成片的麥浪變成了低矮的麥茬,小麥聯合收割機隨著作業逐漸走遠,這時數臺旋耕機已按照合作社安排開始進入麥茬地。在往來不斷的農機作業中,農機手身后的麥茬被旋耕機打碎融入松散的土壤中。
既是收獲現場,也是播種現場。這邊,農用三輪車剛拉走收獲的小麥,那邊一車車的化肥、種子已從合作社拉來,在工人師傅們的細心操作下,化肥、種子有序裝進玉米聯合播種機。隨后,農機手駕駛著玉米聯合播種機在進行過深松的土地上,完成秋糧的施肥、播種一體化作業。
據了解,侯馬市小麥種植面積為12.21萬畝,涉及3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其中可機收面積約為12.21萬畝。該市小麥聯合收割機保有量75臺,夏收期間引進了外援小麥聯合收割機50余臺。“三夏”農業生產作業中,侯馬市農業農村、農機、氣象等部門相互協作,轄內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企業積極配合,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提供各類生產服務,共同助力“三夏”農業生產作業。
南張里村位于侯馬市最南端,小麥成熟早,秋糧播種也早。在該村“三夏”作業現場,侯馬市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苗國雄、侯馬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趙蘭枝等深入一線,積極開展“三夏”政策落實、技術指導等服務。此外,侯馬市農機中心還設立了農機跨區作業接待站,廣泛開展關于“三夏”“雙搶”農業生產農機檢修技術指引、農機安全生產等相關知識的宣傳,并發放2025年聯合收割機插秧機跨區作業證。中國石油山西銷售晉西分公司則將掛有“中國石油服務‘三農’保‘三夏’”條幅的油罐車開到田間地頭,為農機裝備“輸血供糧”,確保馬力全開,為侯馬市“三夏”農業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侯馬市農機中心負責人楊春杰表示,侯馬市已于6月5日前完成了旱地小麥收獲,當前正在開展大面積水地小麥收獲和秋糧播種作業。在“三夏”作業中,該市農機部門強化農機跨區作業調度,優化服務保障,同時每天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作業現場,進行安全生產、機收減損等工作的指導,做到“成熟一塊、收獲一塊,騰茬一塊、播種一塊”,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種足種滿。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