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秦明忠)農業節水、飲水安全、河道治理、土地治理、現代農業園區、水保生態……11月中旬以來,侯馬市利用冬閑季節,拉開了2015年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熱潮。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興修農田水利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舉措。侯馬市是我省首批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市,耕地面積14.1萬畝。今冬明春,該市以“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和“改善農民基本生存條件”為核心目標,打響了以“農業節水、飲水安全、河道治理、土地治理、現代農業園區、水保生態建設”六項工程為主要內容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戰役。
農業節水工程。一是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涉及新田鄉、鳳城鄉、張村辦3個鄉辦、27個行政村,包括水源工程、防滲渠道等建設內容,可回復灌溉面積1.9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18萬畝,發展高效節水面積2.18萬畝。工程總投資2662萬元,將于2016年5月前完工。二是北莊灌區渠系工程,總投資307萬元,修復干渠、支渠2.8公里,修建末級渠道7.7公里,更換改造二級站電氣設備,可改善灌溉面積2.8萬畝,今年12月底完工。
飲水安全工程。驛橋村供水工程和柳溝坡村供排水工程,共投資250余萬元,解決3400余農村人口生活用水安全問題。工程將于2016年5月底完工,將有效改善這兩個村的群眾生活質量。
汾河、澮河河道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工程。汾河和澮河是侯馬市境內兩大主要地表水,分別位于境內北部和南部。河道治理工程包括兩條河的河道維修養護和澮河二庫運行與維護。具體內容有兩河河道安裝標語牌51套,澮河堤頂路面填土平整8公里,新建、維護管理房9座……工程總投資56.7萬元,今年年底完工。澮河二庫運行與維護包括下游鋼結構護欄維護、護墻砌石,排水溝、配電房維修等,總投資51.4萬元。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總投資134萬元,今年12月底完工,可實現縣級平臺接入鄉辦8處,建立起山洪災害應急保障系統。
基本農田建設,即土地治理工程。涉及鳳城鄉河東、柳溝坡兩個村,總投資521萬元,新建提灌站2個,埋設管道11.3公里;項目可新增灌溉面積500畝,改善灌溉面積2900畝,新增節水面積2600畝,可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87萬公斤。該項目將于2016年6月完工。
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張少村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包括芳草香千畝科技種植園和生態養殖及深加工基地)、安格瑞農業光伏大棚生態示范園區、鴻滿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瑞河食用菌生產園區、普羅旺斯農業園區5個現代農業園區,總投資1.4億多元。項目竣工投產運營后,將為侯馬農業產業化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水保生態工程。因地制宜,實施5000畝荒山造林、1000畝干果經濟林、汾河侯馬段河道生態護坡等5項工程,推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速改善生態環境,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環境保障。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