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一堆堆粗細均勻的圓木,一張張露天晾曬的板材,一摞摞碼放整齊的木塊……車在224省道洪洞境內飛駛,路旁這樣的“風景”不時地掠過車窗,滑入人們的視線。
洪洞縣辛村鄉的鄉野間遍布著許多旋切廠、板材廠。今年52歲的王水龍目前經營著一家叫做“瑞隆”的鉛筆板廠,占地50余畝,有一個車間、三大區域,在這些廠子里算是中等規模。
王水龍是土生土長的辛村鄉白石村人,20多年前,年輕的他投身木材生意,經營過工程用料、民用建筑板材等。前些年煤炭形勢大好的時候,他做起了往煤礦運輸坑木的買賣。后來,煤炭形勢急劇惡化,煤礦在資源整合中提高了生產技術,坑木便逐漸被淘汰了。2011年,王水龍看到中國是鉛筆生產和使用大國,于是與人合伙投資辦起了鉛筆板廠,專門為國內的鉛筆生產商提供板材。2016年10月份,合伙人撤資離開后,王水龍便全盤接下廠子開始獨資經營。
鉛筆板的生產需要經過帶鋸、斷料、清邊、裝箱、熱水處理、切板、二次清邊、選板,直至晾曬、裝袋、入庫等多道工序,雖然并不復雜,但每道工序都直接關系著板材能否達到鉛筆生產商的要求。王水龍懂得,質量是在激烈競爭中取勝的關鍵,于是帶領工人從收購原料起就嚴把質量關,層層把控工序,堅決不讓次品出廠。憑著這股子執拗勁兒,加上以往經營積累下的客戶和幾年來的技術革新、經驗積累,瑞隆鉛筆板廠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如今,該廠日生產能力50余方,毛收益6萬元至7萬元,月生產量1000余方,毛收益(營業額)130萬元左右,產品主要銷往浙江、安徽、福建一帶。如果按一年生產10個月來計算,效益為1300萬元左右,其中年均上繳利稅可達30萬元至40萬元。目前,該廠安排當地閑散勞動力80余人,使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樣定點上下班,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今年以來,我市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環境違法行為,木材加工業也在整治之列。王水龍深知,環保是一道不能不過的坎兒,于是廠里斥資10余萬元,新上了兩套排煙除塵先進設備,保證了生產過程中無煙塵排放,同時增建蓄水池,保證了生產廢水不隨意排放,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前不久,他又響應縣、鄉政府整治臟、亂、差的號召,每天抽掉20余名工人對廠區進行徹底的清掃,使廠容廠貌得到了改觀。縣、鄉領導調研、檢查時,對瑞隆鉛筆板廠的做法給予了肯定。
小板材也能有大作為。白石村所在的辛村鄉以及周邊鄉鎮素來有木材加工的傳統,遍布鄉間的旋切廠、板材廠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也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但不容忽視的是:這些廠子大多還在從事板材的初級加工,工藝落后;粗放式的個體經營,使得經營戶對市場行情缺乏準確判斷,更難形成氣候。王水龍說,他有意聯合其他同行注冊成立行業協會組織,爭取抱團發展,以發展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品牌。
記者 孫宗林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