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對于洪洞大槐樹景區來說,作為大槐樹根祖文化的發源地,“根祖圣地”無疑是其文化品牌的精準定位。但作為一個歷史移民達百萬之眾、移民后裔遍布華夏的文化遺址來說,“老家”才是來自億萬槐鄉后裔心底的呼喚。
作為洪洞縣旅游的龍頭景區、市旅游產業的主力軍、省旅游產業的拳頭產品,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這正是該景區致力于做好“大槐樹”這篇文章、大力發展“老家親情文化”,才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經過近11年的創新發展,景區逐步提質升級,品牌效應逐步擴大。如今,華人老家大槐樹,儼然成為全國人民的“熱炕頭”!
力行改制擴建、提質增量
讓老家炕頭“大”起來
洪洞大槐樹景區是著名的明代遷民遺址,幾個世紀以來,這里一直被當做“家”、稱做“祖”、看做“根”。而基于此擴建開發的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現在已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每年接待海內外游客近100萬人次,成為洪洞縣最耀眼的城市代名詞。
談起大槐樹景區的變化,現年50多歲定居太原的洪洞人士趙先生深有感觸,“從小就在大槐樹下玩耍,最早的時候這里特別小,擴建后明顯感覺到景區變大了!特別壯觀!特別自豪!”祭祖堂工作人員蔣女士還清楚地記得改制前的情景:園區狹小、景點稀少、設施缺少,與大槐樹如雷貫耳的名氣相比,讓人不禁心酸唏噓!
“小”景區難裝“大”歷史。鞋子不合腳,前行的速度自然緩慢。為順應旅游業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滿足移民后裔回鄉祭祖的愿望,體現大槐樹根祖文化底蘊,真正打造出“老家”品牌,大槐樹景區力行改制擴建,實施并完成了全方位的開發建設。擴建開發項目自2005年正式實施,總投資約5.5億元。在規劃建設中,東線提升、包裝、打造、修葺了牌坊、碑亭、二三代槐樹等移民古跡,是為移民古跡區。中軸線為祭祖活動區,重新修建了具有厚重歷史文化特色的祭祖堂、祭祖廣場、獻殿、“根”字影壁、南北大門,詮釋了大槐樹下祭祖習俗的演變傳承,是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的中心。西區民俗游覽區將洪洞工藝品、特色商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展示、銷售,增加蓮花塘、民俗村、洪崖古洞、十二生肖廣場等景點景觀,重現大槐樹下民俗的風貌。
“炕頭大了,底氣也足了。”工作人員這樣評價洪洞大槐樹景區的提質擴容。現如今,占地面積達3.5平方公里的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以騰游時空的氣魄、吐納古今的恢宏,迎接著每位回鄉的游子。
砥礪精致規劃、精品建設
讓老家炕頭“靚”起來
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是大槐樹景區的靈魂。如何把大槐樹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打造成為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的品質景區?關鍵在于景區建設的“量體裁衣”。
為大槐樹景區“量體裁衣”的主體在于高起點施工規劃、高標準建設布局。以《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游總體規劃》為基準,各單體建筑項目按照程序嚴格規劃。施工圖紙多方征求意見,力求最符合整體規劃以及大槐樹移民和尋根祭祖實際環境,最大限度地體現與大槐樹旅游的整體風格的協調、與老家文化的貼切吻合。設計方案確定后,高標準地選擇施工和監理單位,以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為首的國內頂尖專家參與建設,應用國內頂級的建筑材料和技術手段,在設計、施工和監理等方面精益求精,嚴格按照規劃組織實施,不降格以求。精雕細琢,注重每個細節,做到造價服從質量、時間服從質量,努力建成精品工程、一流工程。
砥礪精致規劃、精品建設,如今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能滿足所有離鄉游子對老家的幻想。根雕大門形象逼真,“根”字影壁氣勢恢宏,獻殿古樸典雅,祭祖堂巍峨莊重,移民牌坊古色古香,古大槐樹虬枝挺拔,樹木蔥蔥,曲徑通幽,水榭石橋,點綴其間。小鳥依依,流水潺潺,綠草茵茵;鸛鳴橋上賞鳥唱,蓮馨橋上品荷香,游人徜徉其間,深感流連忘返;民俗村里的建筑、碾盤、紡車,件件實物無不體現著黃河流域民風、民情、民俗,再現著先民的真實的家園。置身美景,令人大發思古幽情,頓感家在此間。
洋溢老家溫情、品質服務
讓老家炕頭“溫”起來
親情化服務一直是老家品質的彰顯,以“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為宗旨,洪洞大槐樹景區竭力打造親情景區,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景區知名度的逐步擴大,大槐樹景區的游客急增。以滿足游客需求為準繩,景區始終追求為游客提供高品質服務,把服務質量作為展現親情文化內涵、增強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硬件設施上,景區優化內部交通,改建生態停車場,建立完善的景區交通管理制度,在景區內更換環保觀光游覽車,增添無障礙通道,方便游客。在服務提供上,可以提供多語種導游講解、自動導游機租賃、檢票系統實行電子自動化改造、擴建游客中心提供旅游咨詢、影視介紹、投訴接待等服務。景區以科技為手段,加大對新興科技平臺的運用,先后對大槐樹網站進行提升改版,不斷充實網站文化,逐步與智慧景區相結合,增加了三維虛擬景區。此外,景區深入貫徹“廁所革命”號召,區內廁所不僅分布合理,游客步行三五分鐘便可找到,而且殿堂式廁所建筑與周圍景觀協調融合,目前景區廁所已完成星級改造,設有殘疾人廁位、母嬰室等特殊設施,彰顯老家親情服務。
在軟件建設方面,景區服務以《服務保障標準體系》《服務提供標準體系》和《崗位手冊》三大標準體系為準則,以親情為紐帶、服務為手段,著力做好接待、祭祀、售票、檢票、郵政寄存、廣播、醫療服務等方面工作,打造出優質服務平臺、提升服務質量。全體干部員工堅持統一著裝、掛牌上崗、微笑服務,接待游客文明禮貌,舉止大方得體,來有迎聲,去有送音。急游客所急,供游客所需,細致貼心熨帖服務,造就了廣大游客回歸故里的親切體驗,成就了大槐樹景區口碑、豐碑的雙豐收。
多舉互動展現,文化輻射
讓老家炕頭“活”起來
在與工作人員交流中,筆者注意到,傳承大槐樹精神,宣傳根祖文化,把老家文化輻射、延伸,始終是景區孜孜以求的核心內容,也是游客回歸故里最本質的需求。
“游客來景區是來尋根問祖的,尋找 家的體驗,這就說明一點,游客對景區有很高的精神需求。而刻板的圖片展,聽一成不變的講解詞,在靜態的廣場、標志物、文化展品前拍個照的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游客的需要,面臨諸如多元文化沖擊,如何弘揚主流價值觀,讓老家文化活起來,我們重任在肩。”
據了解,洪洞大槐樹景區不僅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遷民遺跡,還堅持不懈地征集文物史料。作為景區的重要景點,移民實證展覽館借助文物、圖片、雕塑、影像等展品及陳展手段向游客介紹遷民的事跡,讓游客回味移民歷史,感悟移民先祖帶來忠厚直爽、開放包容、敢為人先、堅韌奉獻的精神力量。此外,諸如姓氏看盤、家譜、家訓等文化產品;情感動人、表演生動、富有情懷的特色表演亦是洪洞大槐樹景區拉近與游客距離、煥發老家“內化與心”精神感染力的重要方式。
作為老家文化傳播的重要機構,大槐樹文化研究中心聚合了一批優秀的學者專家研究群體,不斷開展大槐樹文化專題研究。在充分尊重民間傳統祭祀習俗的基礎上,景區每年清明節都會舉辦“洪洞大槐樹文化節”,至今已成功舉辦26屆,來自華夏各地的古槐后裔受邀參加。景區特有的“大槐樹祭祖習俗”的文化體驗,也成為游客體驗家族祭祀、感悟孝道文化、提升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徑。一系列高規格精品文化賽事如攝影賽、詩詞賽、書法美術展、工藝品大賽,也將根祖文化理念傳播至全國,增強了人們對老家文化的高度認同!不同層面、不同對象、形式多樣的主題文化活動進一步突出了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的傳統文化教育功能,伴隨著游客對精神文明的渴求,在全社會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根祖文化旅游新高潮。
“洪洞大槐樹景區,不僅僅是明代遷民遺址,更是移民的祖根、心靈的家園。這里不僅鐫刻著一段歷史,更沉淀了一種親情。潤物細無聲,我們希望通過深度挖掘的每個細節、有血有肉的每個故事,讓游客感受到這就是老家,這是一個有家的模樣、家的色彩、家的溫度、家的味道、家的內涵的景區,讓來到這里的游客都能‘睡上熱炕頭,醉在家門口!’”景區負責人說。(董愛民 范忠義 劉婷)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