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一生愛好文學,一生追求創作、一生又好奇于探索。歷經一年多的實地考察,年近七旬的張樹斌,用堅實的文字功底,精心創作出一部遠古歷史劇《女媧·舜帝》,通過兩集共22場次的精心編排,讓人了解了當時的歷史文化。
近日,記者采訪了張樹斌先生,了解該劇創作的背后。
看縣志回追千古歷史
采訪時,張樹斌回憶,在《趙城縣志》卷二十九中對“女媧陵”有更詳細的記載。“女媧陵”所在的侯村,是距離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一個大村。據說,該村自商、周時期就形成村落。因為這里是諸侯所封之地,故得名為侯村,算來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該村地處古老的霍山腳下,瀕臨汾河,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至今,侯村附近隨處可以發現“龍山文化”遺跡。侯村人口多達六千余人,村里的一條東西大街,長達三華里。所以,當地傳有侯村是“洪洞第一村”之說。
在多次翻閱縣志后,張樹斌決定去實地一探究竟。在編寫劇本的一年多時間里,他先后前往“女媧陵”、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等和女媧傳說有關的地方,去了解、探究女媧文化的根源。
寫劇本 暢談女媧文化
張樹斌在搜集、調研、整理完所有的素材后,便開始下筆編寫劇本。歷經一年時間,他所編寫的遠古歷史劇分兩部共計22場次的劇本初稿已經完成。該劇通過簡單易懂的人物對話,為讀者展示出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大跨越的精彩瞬間。
記者 王隰斌 祁欣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