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2024年,古縣縣委、縣政府通過借助“外腦”智慧,持續深化與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的“智庫”合作,在“雙品質”建設規劃、“千萬工程”、開發區系列規劃和數字古縣實景三維時空平臺、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系統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時值2025年新年來臨之際,一份新鮮出爐的《古縣“雙品質”建設發展調研與引導研究報告》擺在古縣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的案頭。
這份長達126頁,分六個章節、23個方面的智庫報告內容全面、科學嚴密、路徑清晰,結合國內先進縣域發展經驗及趨勢,探索了契合古縣實際的“雙品質”建設發展模式與路徑,力求在發展理念、發展路徑等方面實現創新突破,開辟縣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這是古縣縣委、縣政府借助“外腦”智慧,與優秀智力資源合作取得的成果之一。2024年年初以來,古縣聚焦“1234”工作重心,以鞏固提升三大“國字號”品牌為抓手,圍繞城市建設與更新、鄉村振興、開發區建設發展以及數智賦能等領域,與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規劃院”)和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院(以下簡稱“省測繪院”)開展深層次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為推動古縣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提供了強勁動力。
省規劃院建設常態化、跟蹤式服務機制,深入落實“晉規智庫”古縣縣級試點工作,組織專家團隊多次實地走訪、調研座談、研判分析,重點關注當前城鄉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難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提供專業、科學、精準智庫服務。
省測繪院以古縣為縣級試點,在全省范圍內首次完成了縣級層面的實景三維時空平臺建設、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系統建設,分類分級構建了Mesh三維模型,建設了古縣地理信息服務平臺,為古縣打造“數字政府”“智慧政府”提供了全面、先進、可視的數據平臺。
院縣攜手 相向而行
古縣資源稟賦優越、歷史文化厚重、文旅資源豐富,近年來堅持不懈的改革創新,讓這座古老的縣城煥發出新的生機——經濟運行穩中提質、轉型發展成效顯著、城鄉面貌愈發美麗、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2024年是古縣鞏固提升三大“國字號”品牌、全面提質提速、勇當太岳板塊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關鍵一年。如何搶抓機遇,提升發展動能,在開發區產業引領上實現新突破?如何乘勢而上,提升發展品質,引導城鄉“雙品質”建設發展取得新成就……站在新的起點上,一道道嚴肅的課題擺在古縣縣委、縣政府面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繪制出契合實際、影響深遠的發展藍圖,是至關重要的一件大事。
2024年新春伊始,古縣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隊,前往省規劃院、省測繪院,圍繞“智庫服務”、“數字政府”建設等內容進行交流座談,明確提出要深化拓展合作領域,持續推動古縣高質量發展;
3月6日,省測繪院副院長于頌帶隊來到古縣,就推進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古縣“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進行交流座談,表示要在加強地形圖測繪、時空數據管理、城市實景三維建設、信息平臺建設等方面為給古縣提供更多支持;
3月13日,省規劃院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史文正帶領“晉規智庫”專家組走進古縣,以縣城、開發區、“千萬工程”為切入點,實地走訪、調研座談、研判分析,深入了解古縣城鄉、產城以及各行業發展情況并形成調研反饋成果;
5月6日,古縣與省規劃院、省測繪院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持續開展深入合作,齊心協力畫出高質量發展最大“同心圓”。
古縣縣委書記劉泳表示,雙方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握發展機遇,實現良性互動,確保各項合作成果貼合實際、利于實施,朝著能用、有用、用好的方向大步邁進,為推動古縣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提供堅實支撐。
省規劃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寧學軍說:“我院與古縣合作基礎深厚,我們將充分發揮智庫優勢,加強溝通交流,進一步摸清情況、找準問題、精準施策,持續為古縣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我們的合作內容包括助推‘數字政府’空間基地建設、提升縣域規劃與管理水平、促進鄉村振興建設、增強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推動科研技術交流,雙方將建立定期會晤制度和合作協調機制。”省測繪院黨委書記、院長裴彥明表示,“古縣是省測繪院在全省范圍內首個深度合作的縣級試點,我們將充分發揮技術、人才優勢,和古縣同頻共振、相向而行,打造省測繪院和縣級政府深度合作的典范。”
聚焦重點 精準指導
從澗河沿岸到城區小巷,從公園綠地到文旅景區,再從工礦企業到偏遠農村……自2024年5月6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之日起,省規劃院“晉規智庫”專家團隊多次走進古縣,圍繞城市建設與更新、鄉村振興、開發區建設發展、科技創新與智庫服務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與相關部門座談對接,積極開展智庫服務工作。
“晉規智庫”專家團隊對接古縣自然資源局,針對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展開全方面“智庫服務”,開展日常業務問題以及最新出臺政策溝通工作。重點開展了鄉鎮級總體規劃指導,在專題會議上分享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關編制經驗,對各單位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與交流,助推古縣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順利交賬。
專家團隊通過系統全面的調研,探查市政基礎設施短板,最終形成契合古縣實際的排水管網現狀總圖和現狀管網臺賬,確定雨污分流改造方案,編制古縣排水專項規劃,形成了《古縣地下管網及設施更新實施方案》。
“專家團隊不僅逐條道路明晰各類管線的位置、規格、管材、坡度、建設年代等核心數據的準確性,還對存疑的路段管網逐次排查核實,給我們做出了翔實準確、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古縣住建局局長許俊雷說,“尤其是提出了地下管網更新項目要根據資金總量及更新改造的迫切性,進行優先級排序,分期實施、綜合評判、精準更新,不建議一次性大挖大建,這非常契合古縣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
省測繪院組織了10余人的測繪團隊,2024年6月份至8月份連續三個月駐扎在古縣,開展測繪作業,操縱固定翼飛機和無人機飛躍山川丘陵、森林田野,飛遍了古縣大地。
通過高效緊張的內業作業,測繪團隊為古縣分類分級構建了分辨率優于3厘米的Mesh三維模型99平方公里;分辨率優于5厘米的Mesh三維模型61.6平方公里;分辨率優于10厘米的Mesh三維模型1300平方公里,實現了集人口、經濟、公共設施、自然資源、空間規劃、文化旅游和應急管理為一體的應用場景。
“實景三維是推動‘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從二維向三維升級的基礎空間信息底座。”古縣大數據中心主任梁文凱說,“比如在傳統警務工作模式中,‘一標三實’信息采集全憑民警兩條腿走街串巷,手繪圖紙,會出現錯編、漏標等情況,獲取古縣全域實景三維數據后,能夠快速構建高精度三維坐標體系,將準確的經緯度通過三維框架與地理信息要素進行關聯,將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和實有人口一并上圖,實現一圖統覽、一鍵搜索、一秒響應。”
新的起點 共赴未來
空間布局上應形成“縣城為核,樹狀發展,重點先行”的縣域空間發展框架;發展方向上,一城三區框架內尚有空間,應延續“北展、中優、南進”;空間結構應以澗河為軸,串聯一城三區;山水格局應形成“兩山對望,弓水穿城”;城市綠化上應增加綠量,建設綠廊,實現“顯山透綠,引綠入城”……
在2024年12月舉辦的“晉規智庫”戰略合作年度總結會上,省規劃院拿出一份包括發展方向與定位研判、發展路徑與空間布局、分區意向與發展建議在內的整體匯報,對古縣縣域發展所處階段及實際狀況進行了精準把脈,在發展理念、發展路徑等方面提出創新、精準的建議。
古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晶表示,省規劃院做的《古縣“雙品質”建設發展調研與引導研究報告》,發展目標明確了一年怎么干、三年怎么干、五年怎么干,為古縣下一步持續推進“雙品質”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省測繪院完成了數字古縣實景三維時空平臺、古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系統、三合鎮智慧鄉鎮政務服務系統和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建成之日起,就在自然資源、空間規劃等工作中展現了不可小覷的力量。
2024年12月,古縣啟動了2.2萬畝“坡改梯”工作的前期勘測工作,在實景三維時空平臺的幫助下,僅僅幾天就完成了地塊認定工作。古縣自然資源局局長盧鈺杰說:“以往面對這樣的工作量,我們需要組織專門隊伍,爬荒山、鉆林子,耗時一兩個月的時間。如今通過實景三維時空平臺,在電腦上操作,1000多個圖斑躍然眼前。”
過去一年,古縣滿載著院縣合作的豐碩成果,在國土空間規劃、城鄉建設發展、地理信息建設等多個維度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更在“雙品質”建設的實踐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步入2025年,古縣縣委、縣政府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未來,將過往的成功經驗轉化為持續前進的動力,依托“外腦”的智慧與力量,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拓寬合作領域,共同繪制古縣勇當太岳板塊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排頭兵的宏偉藍圖。
記者 柴云祥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