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初冬時節,來自古縣舊縣鎮的“特色風景”準時上線,這里的藥農們搶抓晴好天氣,晾曬采挖的生地、柴胡等中藥材,藥農的歡聲笑語與繁忙的勞動景象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忙碌而又溫馨的振興畫卷。
路過田間地頭遇見收獲的喜悅,深入倉儲車間嗅出豐收的味道。記者走進山西鑫垚中藥材發展有限公司,在晾曬場的大片空地上,工人們正在分揀生地等中藥材;另一側的烘干車間里,恒溫烘干設備滿負荷運轉,一排排優質生地鮮貨整齊擺放,工人們忙而有序地翻動著,整個廠區藥香味撲鼻,經過烘干的生地干品會在第一時間裝車,發往知名藥企。
“今年公司的銷售勢頭大好,連翹、生地、柴胡等中藥材的出貨量累計1000余噸,產值達到5000余萬元,帶動周邊農戶戶均增收2萬元左右。接下來我們還要擴大規模,加快建設GMP標準化廠房。”山西鑫垚中藥材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京說,選擇在古縣投資就是看中政府支持、平臺給力,特別是舊縣鎮在招商引資方面誠意滿滿,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將藥農、藥商、藥企的活力都調動起來,實打實的惠企舉措讓企業對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近年來,舊縣鎮充分發揮自身作為“旱碼頭”的集散地優勢,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興農富民的重要抓手,以“育龍頭、補鏈條、強產地、樹品牌”為抓手,打造產業園+馬路經濟+種植基地的“一園一帶一區”模式,以引進品牌龍頭企業為活水,以本地藥企藥商為依托,以企招企,以商招商,促成“品牌+資本”雙驅動,全力推進中藥材產業園區建設,將中藥材產業做深做細,做精做強。
“目前,全鎮中藥材種銷大戶、合作社商家、企業共計85家,從業人數230余人,輻射周邊安澤、浮山、沁源、翼城等地的中藥材收購加工,年中藥材銷售額達3億多元。”舊縣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鎮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基地示范、技術服務等舉措,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到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中來,勢頭正勁,形勢大好。
種藥大戶武山平就是中藥材產業受益者之一。2015年,武山平開始種植柴胡,從最初的50畝發展到現在1000余畝。“今年柴胡的產量非常好,每畝能產出100多公斤,算下來每畝能有1萬多元收入。”武山平說,鎮里的中藥材名氣已經打出去了,再加上還有各種好政策的扶持,種植戶有藥材信息在“平臺”上一發布,就有藥商主動聯系,大伙兒聚在一起發展中藥材產業,有心勁兒更有底氣。
武山平所說的“平臺”是舊縣鎮最新打造的古縣中藥材展銷中心,這里不僅展示了全縣中藥材產業布局、道地溯源、精品展示、文化傳承、生產工藝等內容,還囊括了全縣中藥材的“核心數據”。借助這一平臺,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都可全面知曉中藥材近期走勢、種植歷史、種質資源、藥材質量等多方面的信息。該中心內部設置的“古縣中藥材大數據指揮艙”能精準推送買賣雙方的供應信息、求購信息等核心內容,實現種植戶“銷售無憂”、收購商“采買無慮”。
舊縣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全鎮致力于建設集育苗育種、加工倉儲、檢驗檢測、技能培訓、銷售洽談于一體的現代化中藥材產業園區,連帶309國道沿途的展銷中心、路景林業、整街商鋪、藥材元素等設計打造出來,做到有看頭有說頭有吃頭、有干頭有賺頭有奔頭”。
從天生地養到規模發展,從零散發展到抱團共贏……在舊縣鎮,中藥材傳統產業鏈正在被迅速補齊,產業價值不斷釋放,已然實現從“一株苗”到“一條鏈”的逐步成長,成為撬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支點。展望未來,舊縣鎮將構建“一園一帶一區”發展格局,全力建設道地藥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樣板區,真正把“小藥材”做成“大產業”。
記者 祁欣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