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閆 璟) 近年來,古縣三合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通過找項目、抓產業、優結構、重幫扶的“針蜂箱對”模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2年全鎮集體經濟收入達360余萬元,其中6個村超過30萬元。
針:該鎮把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有效結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探索發展“林下經濟”“大棚種植”等“一村一業一品”集體經濟增收模式。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結合實際發展產業,初步形成了中蜂產業型、藥材發展型、土地流轉型、大棚種植型、鄉村旅游型、農機經營型6種集體經濟產業模式。其中,三合村的大棚黃瓜,松樹坡村、賈村的羊肚菌,高城村、紅林村等村的中蜂蜜,雙泉村、草峪村等村的中藥材,堯峪村的鈣果,特色明顯,受到好評。
蜂:該鎮圍繞縣委、縣政府探索制定的“核桃+中藥材+中蜂”有機旱作、立體間作、復合生態發展模式,不斷發展中蜂產業。目前,在高城、胡洼、三合、五馬嶺、紅林、金寨6個村發展中蜂1200箱,每個村集體每年增收10萬元以上。同時,以“產業+文旅”為主題,以高城村為核心區,深度挖掘中蜂品牌前景,線上線下同步推廣,加快“中蜂小鎮”建設。
箱:該鎮在繼續抓好玉米、中藥材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培育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重點延伸玉米、中藥材、中蜂蜜、蔬菜、食用菌等烘干、加工等產業鏈條。永樂村、雙泉村中藥材烤干“箱”、賈村烤赤焰椒烤干“箱”等在提升品牌效應上發揮了重大作用,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創造了條件。
對:該鎮開展包村領導包企業、包合作社和駐村工作單位結對聯系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幫助發展村級經濟,規范村級管理,協調發展難題;聚焦各村發展短板,精準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切實做到“量體裁衣”“水土相服”,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和到村任職大學生村官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的“尖兵”作用,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破繭成蝶”。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