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關于給陳冬、劉洋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授予蔡旭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頒發“三級航天功勛獎章”的決定。
去年這個時候,神舟十四號乘組還在緊張備戰即將到來的發射任務。2022年6月5日7時50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前,身著乳白色航天服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領命出征,他們昂首闊步,意氣風發。如今從太空返回、再度出現在公眾面前時,他們顯得更加自信而從容。
“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在軌建造以來情況最復雜、技術難度最高、航天員乘組工作量最大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首次實現兩艘載人飛船同時在軌、兩組航天員在軌輪換,創造了貨運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最快世界紀錄、單次載人飛行任務3次出艙全新中國紀錄,為空間站后續建造和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太空6個月,這個“最忙乘組”究竟忙了些什么?中國空間站又發生了哪些新變化?請看——
筑夢
中國太空家園的最后一塊拼圖,終于嚴絲合縫地拼上
2022年7月24日,椰林海島深處的文昌發射場,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猶如一條巨龍,托舉著問天試驗艙飛向太空。
此刻,在距離地面約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神舟十四號乘組3名航天員看著直播興奮不已。進駐空間站第50天,他們首次在空間站迎接地面發射任務。劉洋展開手掌,一顆漂亮的“星星”飄了出來:“今天,我要將這一歷史時刻疊成一顆幸運星,把對中國太空家園的美好祝福寫進星辰大海。”
交會對接是問天實驗艙入軌后的重要一步。在等待對接的過程中,3名航天員輪流值守,其他兩人也輪著趴在舷窗那里,使勁側著腦袋向外望去。視野中,問天實驗艙從一個小點,逐漸變成一個龐然大物,向著空間站飛過來,一場“重量級”的“太空之吻”在地球軌道上演。這也是空間站有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首次進行空間交會對接。
這一天的等待,對他們來說顯得尤為漫長。陳冬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飛入問天艙。他戴上口罩、頭燈和護目鏡,手持空氣質量監測儀,打開平衡閥。確認一切安全后,他才摘下口罩和護目鏡。那一刻,陳冬聞到從問天實驗艙飄過來一股特殊的氣味,他們稱之為“太空的味道”。
問天實驗艙內,白色的包裹整齊有序地堆放在一旁,兩側機柜林立。問天實驗艙除了是核心艙的整體功能備份外,還承擔了開展生命科學和生物研究為主的科學實驗等任務,其間部署了包括生命生態實驗柜、生物技術實驗柜、變重力科學實驗柜、科學手套箱和低溫存儲柜等多個科學實驗柜。航天員們從地面帶往太空的擬南芥和水稻種子,便是在問天實驗艙內生根發芽,完成了“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實驗。
問天實驗艙也是航天員在軌期間的主要工作和生活場所。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啟動環控生保系統后,可以在這里開展科學實驗。除了實驗設備,問天實驗艙還配備了與天和核心艙一樣的生活設施,包括1個衛生間、3個睡眠區和1個小廚房,基本可以保障3名航天員的日常生活。為了照看問天實驗艙,蔡旭哲特意把他的睡眠區轉移到了問天實驗艙。只不過,問天實驗艙睡眠區的床豎直地立在艙內,而天和核心艙睡眠區的床則是平放著的。
3個月后,夢天實驗艙從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安裝有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領域的超冷原子物理實驗柜、高精度時頻實驗柜等7個方面的8個科學實驗柜。其中,高精度時頻實驗柜是空間站中最復雜的實驗柜。
值得一提的是,問天實驗艙與夢天實驗艙都應用了大型柔性太陽電池翼。交會對接時,柔性太陽電池翼采用的“二次展開”關鍵技術為世界首創。
夢天實驗艙轉位成功后,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過去,航天員們將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返回艙比作太空里的一居室,將神舟六號返回艙和軌道艙比作兩居室,將天宮一號和同等大小的天宮二號比作套房。如今,新一批航天員們終于可以住上“三室兩廳”的別墅。
如今,中國太空家園的最后一塊拼圖,終于嚴絲合縫地拼上。而對于航天夢來說,中國空間站也是航天夢想藍圖中至關重要的一塊拼圖。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www视频免费在线观看|911精品国产|海外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精品自拍视频|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黄色片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