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年來,浮山縣把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頭號工程,結合浮山實際和群眾意愿,確立了“山上養牛、山下蔬菜”的總體產業發展思路,通過強化產業基礎、對接龍頭企業、金融政策扶持等多措并舉,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脫貧有保障。
強化產業基礎。在脫貧產業上,該縣根據全縣9個鄉鎮的地理條件和產業基礎,選擇在天壇鎮、張莊鄉、東張鄉、響水河鎮、槐埝鄉、北王鄉、北韓鄉7個鄉鎮連片發展西紅柿、黃瓜、豆角等綠色環保的大田蔬菜3000畝。在槐埝鄉、北王鄉、東張鄉、響水河鎮、張莊鄉、天壇鎮、北韓鄉7個鄉鎮,連片種植露地西紅柿面積2000余畝。以米家垣為中心,在山上地區新發展小雜糧1萬畝。以張莊鄉、天壇鎮、東張鄉、北王鄉等鄉鎮為主發展水果產業2.6萬畝。以槐埝鄉、寨圪塔鄉為主發展連翹、生地中藥材產業1萬畝。以米家垣鄉、北王鄉、北韓鄉、天壇鎮、響水河為主,發展以谷子和紅薯為主的雜糧產業10.5萬畝。
對接龍頭企業。在做強產業基礎的同時,該縣還積極與縣上的農業龍頭企業對接,讓農產品種得出、賣得好。
“今年,我們公司將投資1200萬元,建成年產1萬噸的西紅柿蘑菇醬生產線,公司主要采取‘龍頭+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建設形成了‘選優種——集約化育苗——栽植——收購——加工——灌裝——彩印’一條龍流程體系。現在,我們公司與全縣7個鄉鎮431戶農戶簽訂了2000畝西紅柿種植收購合同,能夠比較好地實現公司與農戶合作雙贏。”浮山縣神農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筆者。
除了神農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漢中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玉杰食用菌有限公司、古桓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農產品加工和休閑觀光農業也積極對接廣大農戶種植的農產品,同時還就近吸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廠務工,共吸納員工1200余人,每人月收入2000元,進一步促進全縣產業扶貧良好發展。
金融政策扶持。對于有條件有頭腦的貧困戶,該縣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致富能人的帶動,積極發展“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產業模式,發展適合對路的產業項目。同時,對于年齡較大、身體較差、無力發展產業的貧困戶,積極探索推行了貧困戶申請貸款、農商行發放貸款、龍頭企業使用貸款、政府貼息、保險兜底的“五位一體”模式,通過金融政策扶持,做到了村村有規劃、戶戶有產業,使廣大貧困群眾通過產業發展能夠脫貧致富。(高生芳 李海嘯)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