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一支鋼筆、兩種色彩,完美演繹了天鵝“一家人”的故事,詮釋出鵝爸、鵝媽對6只天鵝寶寶的思念與期盼……近段時間,由“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編發(fā)的一條名為《鋼筆畫帶你去看天鵝之愛》的視頻在網(wǎng)絡廣為轉(zhuǎn)發(fā)。眾多網(wǎng)友被視頻中精湛的鋼筆畫技藝震驚不已,紛紛涌入作者“諸葛清嘉”的微博留言,贊聲四起。12月5日,記者采訪了剛下火車的“諸葛清嘉”劉凱。
許多人對“諸葛清嘉”并不陌生,他就是火遍全國的“圓珠筆畫”男孩劉凱。家住浮山諸葛村的劉凱用一支普通的畫筆描繪萬千世界,以一組組以假亂真的“藍色調(diào)”畫作而廣為人熟知。圓珠筆畫為他帶來重重光環(huán)之時,他卻另辟蹊徑,轉(zhuǎn)而研究起鋼筆畫的畫法與技巧。他創(chuàng)作的諸多鋼筆畫作品隨之備受矚目,從而獲得了“央視新聞”新媒體的邀約,為《候鳥遷徙》欄目助力。
“10月19日,節(jié)目組向我發(fā)出邀約,希望我能畫一組關 于去年出生的天鵝寶寶的故事。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將登上這么大的平臺,我既激動又興奮。10月28日,我跟隨節(jié)目組去三門峽庫區(qū)黃河濕地取景,觀察天鵝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習性及活動規(guī)律。”劉凱說,為了更好地還原故事中的場景,他需要用最短的時間熟悉這個陌生的地方、熟悉故事的主角。
取景時,劉凱漸漸熟知那個感人的故事,這為他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注入靈感。
時間倒回至2015年3月,一對天鵝情侶由于翅膀折斷,只能永遠地留在這里。不久后,它們擁有了6只可愛的天鵝寶寶。在濕地工作人員的呵護下,天鵝寶寶漸漸長大并展翅飛走了。當時,工作人員給天鵝寶寶的脖子套上了小環(huán)并編了號。如今,一年過去了,遙遠而艱辛的遷徙又開始了,天鵝寶寶是否會飛回鵝爸鵝媽的身邊?
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劉凱“痛并快樂著”。“節(jié)目組要求最遲11月4日完成,時間很緊迫,我想到什么就趕緊畫下來。5天下來,我畫了大量的草稿。節(jié)目組從中挑選了5張,讓我根據(jù)那個思路重新畫一個系列,攝像機則全程記錄這個過程。”他笑著說,攝像機一直‘盯’著我的手,我覺得壓力大且不自在。我努力克服著這種情緒,將自己最好的狀態(tài)投入進去,說什么也不能在全國人民面前丟人。”
劉凱一遍遍地翻看記錄這段故事的影像資料,并一次次近距離觀察鵝爸鵝媽。他想象著鵝爸鵝媽翅膀折斷所承受的痛苦、望著同伴遠行的無奈、收獲寶寶的喜悅與興奮及渴望寶寶回家的迫切心情。他將這些復雜的情感付諸筆端,通過色調(diào)的明暗變化、虛實處理,把鵝爸鵝媽對天鵝寶寶的愛詮釋得淋漓盡致。
11月上旬,節(jié)目組將繪制過程結(jié)合天鵝“一家人”的故事,編成一個簡短的小視頻,播發(fā)于“央視新聞”APP、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秒拍”APP等平臺。雖然只有短短1分39秒, 卻讓網(wǎng)友們不禁沉醉在“黑白世界”里,不僅為這份偉大的愛深深動容,也被這種獨特的繪畫手法深深吸引。一時間,劉凱的微博關注量隨之蹭蹭往上漲,諸多“粉絲”紛紛追問他用鋼筆畫畫的竅門和秘訣。
“我進行圓珠筆畫創(chuàng)作時,無意間看到有人使用鋼筆作畫,讓我感到‘抽去虛幻,一切皆在黑白之間’,使我情不自禁地迷上了‘黑白世界’。”談起自己的“新寵”,劉凱侃侃而談,“從圓珠筆畫過渡到鋼筆畫,于我而言難度不大。鋼筆可以畫得很細,但想畫得很淺就需要一些技巧了,我為此琢磨、練習了很長時間。”
“鋼筆畫創(chuàng)作是對自然的一種領悟,是傳達某種理念和情感的形式語言,我的作品更多是架空場景、架空思維。”其實,在劉凱看來,鋼筆畫創(chuàng)作不必糾結(jié)于技法的表現(xiàn),最主要是遵循自己的“本心”,從中找到樂趣。
記者 李靜 (圖片由本人提供)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