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李益民 衛琦)浮山縣自去年以來,認真落實全市“轉型攻堅年”活動要求,按照區域布局抓園區、傳統產業抓升級、新興產業抓培育的思路,上項目、調結構、促轉型,工業農業服務業取得了可喜成績。2015年,該縣繼續把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型發展擺在全縣工作重要位置,將通過做優工業產業、做精農業產業、做特文化產業,持之以恒調整產業結構,力促“三產”大發展。
做“優”工業產業。今年浮山縣將重點做好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煤化工循環利用、尾礦資源綜合開發三篇文章,加快構建多元發展、多級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上,將加快推進鐵礦采選企業復工復產。該縣今年將有8座鐵礦領回采礦證,全縣擁有采礦證的鐵礦數將達19座,對全縣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支持引導企業家隊伍順應轉型大勢及時調整發展方向,支持幫助他們走出去與好項目、新產業、新技術對接。并積極發掘商機,激活城北工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縣域經濟結構深度調整。
在煤化工循環利用上,該縣將按照省委推進煤炭產業“六型”轉變的要求,緊緊扭住中強煤焦電化材一體化園區不放松,今年年內將投資4.7億元,完成礦用聚氨酯和節能板材項目、180萬噸焦化項目、2×25兆瓦熱電項目等關鍵項目建設,確保園區項目穩步有序推進,為縣域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在尾礦資源綜合利用上,該縣將依托全國資源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縣和尾礦技術研發中心、尾礦資源綜合利用中心這一平臺,繼續推進堯山120萬噸特種水泥、晉盛泡沫陶瓷、威盛達防火材料等一大批重點項目,重點發展泡沫陶瓷、微晶板材、防火保溫板等新型建材產業,實現尾礦資源高效循環利用。
做“精”農業產業。浮山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今年浮山縣將重點打好有機農業、循環農業、設施農業三張牌,提升農業集約化、品牌化、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
在有機農業發展上,針對縣域內耕地地塊小、種植作物品種雜的特點,該縣因地制宜把發展有機農業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目前已有4個公司、3個專業合作社從事有機農業生產試驗示范。今年將在去年有機認證面積達到1259畝的基礎上,繼續實施有機蔬菜、有機谷子、有機蘋果等項目,新發展有機農業示范基地5000畝,并積極開展有機農業認證,強化營銷平臺建設,努力打造“有機農業示范縣”。
在循環農業發展上,將充分發揮玉杰現代農業循環經濟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畜—沼—菜”、“畜—沼—糧”、“畜—沼—果”等生態循環項目,形成封閉、循環、生態的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在設施農業發展上,作為全省設施蔬菜大縣,今年繼續在全縣發展春秋大棚200座,累計將達到1300座。并加快打造綠色品牌,拓寬營銷渠道,不斷提高蔬菜產業的經濟效益,依托“印象田園”項目,改建采摘觀光溫室100座,建成10個休閑農家樂,初步形成接待能力,加快城郊型假日旅游目的地的建設。
做“特”文化產業。今年,浮山縣重點以打造“臨汾后花園”和做大《弟子規》文化產業為引領,加大帝堯文化、道教文化、餐飲文化、民間藝術文化的挖掘,創新開發模式,積極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在打造“臨汾后花園”方面,該縣將繼續強力推進“印象田園”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推動農業、文化、旅游“三產聯動”,年內將重點實施改建采摘觀光溫室、打造休閑農家、漫道系統綠化、環水庫道路硬化等工程,設施農業體驗區、錦繡園林漫道系統和休閑養生度假區三大板塊將初步形成接待能力。
《弟子規》是浮山縣張莊鄉佐村賈存仁所著,近年來該縣從學校到機關掀起了學習《弟子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潮。今年,該縣繼續加大《弟子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力度,通過開展論壇、講座、研討會等系列主題活動,開展《弟子規》系列創意制作和開發宣傳,積極籌劃建設《弟子規》文化創意園項目建設,叫響《弟子規》文化品牌,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浮山餐飲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該縣把發展浮山特色餐飲業作為發展第三產業的有力抓手。今年將依托餐飲資源優勢,梳理浮山特色飲食名錄,大力提升浮山飲食文化。在傳統文化中,該縣將繼續通過整合剪紙資源,抓好木偶劇、鑼鼓等非物質文化培訓基地建設,做強文化產業,促進全縣特色文化健康有序發展。
責任編輯:席沛釗
上一篇: 浮山縣舉辦迎新春民間藝術展示活動
下一篇: 情滿杏壇寫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