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馬華虎 李月玲)近日,浮山縣法院響水河法庭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積極探索,逐漸摸索出了一些調解方法和調解技巧,把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貫穿到辦案的全過程中,著力念好“清、明、靈、請、送、周”6字經解紛抓調解。
該法庭在辦案過程中,注重案件事實要“清”,就是在法庭調查階段要查清案件的基本事實,通過事實依據法律,讓當事人自覺接受應承擔的法律后果。調前釋法要“明”,根據案情給當事人講明法律規定,讓當事人真正明白、透徹理解。調解方法要“靈”,在處理案件糾紛時,不拘時間與場所,因需而調,可以選在庭前、庭后、庭上、庭下;或面對面、背靠背;或請進來、托出去。遇到疑難要“請”,就在辦案過程中調動社會力量作為“第三方”來協助法庭調解,使之成為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線。方便群眾要“送”,就是對于交通不便、居住在偏遠轄區的當事人,采取現場開庭,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延伸辦案的社會效果,擴大辦案的社會影響力。待人服務要“周”,就是在辦案過程中,使當事人對法庭產生信任感,有利于法官做當事人的息訟工作。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浮山:打好黨員干部腐敗“預防針”
下一篇: 浮山:“紅絲帶健康包”走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