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年來,汾西縣把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要抓手,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全力打造縣域15分鐘就醫圈。
龍頭帶動,資源下沉。汾西縣人民醫院新院區在今年投入運營,同時,該縣利用縣人民醫院舊址改造建設縣中醫院,方便縣城周圍居民就醫,在縣城區域形成15分鐘就醫圈。通過名醫專家臨床帶教、疑難病會診、手術示教等形式,打造精品服務、學術傳承、學術交流平臺和區域品牌名片,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省級名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開展千名醫生進萬家活動,組建醫療隊,深入鄉村開展健康教育、義診活動。抽調醫務骨干,下派到基層衛生院掛職擔任副院長,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提升鄉鎮衛生院管理和醫療服務能力,提高基層診療水平。對力量薄弱的村衛生室由基層鄉鎮衛生院選派業務力量進行支持,忙時坐診,閑時帶教,進村入戶開展健康知識講座,鞏固提高鄉村醫生的服務能力。
試點先行,規范管理。該縣充分調研,確定試點衛生院,先行推進建設慢病基地,設立智能化居民自助健康小屋,逐步在全縣復制推廣,進一步減輕鄉村兩級醫務人員工作負擔,逐步完善慢病規范化管理工作,實現群眾健康醫療數據匯聚與開放共享,提升基本公共衛生及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基層衛生院全部和養老機構簽訂醫養結合服務協議,定期為老年人進行上門體檢、急診等服務,多方面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周期的健康安全。
增量擴容,兜牢網底。打造區域中心村衛生室。選擇人口較為集中、地理位置較為居中,村醫水平相對較高的行政村,通過鞏固一批、完善一批、改擴建一批、設備更新添置一批等方式,完成提檔升級,全面提升區域村衛生室服務能力。通過“鄉招村用”選拔培養一批等辦法,持續為村衛生室補充合格的醫務人員,建成一支素質較高、適應需要、結構逐步優化的鄉村醫生隊伍,促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更好地為轄區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優質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侯建兵 陳秀華)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