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10月17日上午,汾西縣對竹鎮北掌村一間普通的民房卻熱鬧非凡,不斷有村民急匆匆地進去,不一會兒就都手提著生活用品出來,有的拿著電熱水壺、有的拿著暖水瓶、有的拿著肥皂,大家個個笑容滿面。
原來,這個不起眼的房子就是北掌村“扶志驛站”所在地,屋里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日用百貨。這里的物品是沒辦法用錢買到的,而要通過孝老敬親、勤勞致富、講究衛生等文明善行獲取相應的積分,然后再兌換相應價值的物品。
村民王金龍拿兌換的物品喜笑顏開地說:“自從‘扶志驛站’開張以來,大家伙兒的積極性逐漸高起來,像打掃衛生、敲鑼鼓、跳舞、升國旗這些事都能主動參加。”“扶志驛站”存進去的是美德,取出來的是榮譽,激活的是群眾的內生動力。
北掌村的“扶志驛站”是全縣首家建設并率先運行起來的。在脫貧攻堅中,汾西縣針對個別貧困群眾安于貧困,“等靠要”思想嚴重,對村里公益事業也是袖手旁觀這些消極現象,在全縣120個行政村開展了“扶志驛站”建設工作,建立了“縣級主導、鄉級主管、村級主抓”工作機制,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講道德、講文明、講法紀、講衛生、講技能“五講”意識,并通過星級農戶評比,引導貧困群眾存入“精神財富”,享受“道德紅利”。“扶志驛站”激發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提升了脫貧攻堅質量和成色,也為實施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王學玲)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