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經巷(資料照片)
春運、回家、暑運、返校、客流高峰……這些都是和鐵路分不開的話題。近日,記者走訪堯都區車站街一帶,找到一條名叫鐵經巷的胡同,在那里尋找關于臨汾鐵路的一些輝煌過往。
探秘地名
鐵經巷,地處車站路東頭路北,南北走向,南起車站路,北至鐵路大宿舍小區門口,該巷周圍居民基本由鐵路職工組成。
對于巷子的名字,記者幾經詢問小區居民,得到的回答卻不盡相同,或是不知道,或是猜測。“我是鐵路老職工,小區門前的巷子很早就有,名字卻不知道什么時候有的。在鐵路最輝煌的那些年,巷子兩邊全是做生意的,商品種類齊全,而且又靠近鐵路,名字大概是因為這些因素而來的。”60歲的馬先生說,巷名應該是當時鐵路上的領導起的。
隨后,記者在采訪中卻得到了另一種巷名來歷的說法。“鐵經巷的鐵肯定是因為鐵路,這‘經’就像淮南子《地形訓》中說的那樣:凡地形,東西為緯,南北為經’,應該跟這個有關吧。”58歲的居民趙先生猜測。對于這種說法,記者在堯鐵物業公司大宿舍物管站的工作人員處得到部分認可,但具體來歷卻已無資料可查。
繁華過往
該物管站的工作人員介紹,在臨汾鐵路發展之初,鐵路職工的生活和辦公區就在緊挨鐵經巷一帶,巷子也是隨著鐵路的發展而變化的。
“在1988年左右,臨汾鐵路分局最輝煌的時期,我在辦身份證時才知道鐵經巷的存在。那時的臨汾鐵路分局是全國安全運輸的標兵,一座承載這份榮耀的門樓也是那會兒建成的,門樓以北,鐵經巷的路東是招待所、電務段等單位,路西則是辦公樓,巷子北頭開始,往北全部是職工宿舍。”該工作人員介紹,曾經的職工宿舍都是平房,1994年左右進行改造后,這里形成了大規模的住宅樓,但隨著2001年底臨汾鐵路分局被撤,這一帶也逐漸衰落。
翻閱各類資料,記者沒有找到有關鐵經巷的相關記載,走進這條小巷,昔日的繁華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居民樓。
記者 潘華玲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