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盛夏時節,大寧縣太古鎮徐家垛村的三處蜂場里,成群結隊的蜜蜂穿梭在花朵間辛勤地采花釀蜜。與此同時,小崔盛源蜜坊生產車間內,生產線高效運轉,工作人員專注于灌裝、封口、包裝、檢驗等環節,確保每一滴蜂蜜口感純正。
今年30歲的崔鵬偉是隰縣人,受叔叔影響,15歲便踏入養蜂行業。15年的時間,他的足跡踏遍全國各地,熟悉了不同地域的花期規律,掌握了蜜蜂養殖、蜂蜜采集與品質把控的核心技術。在與蜜蜂朝夕相處的時光里,崔鵬偉成長為經驗豐富的養蜂行家。如今,崔鵬偉擁有630余箱蜜蜂,已頗具規模。
在多年的養蜂生涯中,崔鵬偉多次來到大寧縣趕花期,這里豐富的野生酸棗樹、槐花與荊條花資源,讓他萌生了在此扎根創業的想法。“太古鎮不僅有豐富的養蜂資源,而且鎮里和徐家垛村都非常支持我的事業。”崔鵬偉說,2023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抓住徐家垛村盤活閑置資源的契機,創建了“大寧縣小崔盛源蜜坊”。
為確保蜂蜜產品的高品質與穩定供應,崔鵬偉構建起嚴密完善的管理體系。從蜂群的科學養殖、花期的精準把握,到蜂蜜的采集、過濾、灌裝,每一個環節都制定了嚴格的標準與操作規范。同時,他注重技術創新,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小崔盛源蜜坊擁有員工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人。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年產蜂蜜達40余噸,產品涵蓋槐花蜜、野生酸棗蜜等多個系列,不僅滿足了市場多樣化的需求,更以穩定的品質贏得了市場良好的口碑。
在前往蜂場的道路兩旁,野生酸棗花和荊條花競相綻放,為蜂蜜采集提供了穩定的蜜源。走進蜂場,兩排蜂箱有序排列著,密密麻麻的蜜蜂飛來飛去。“這段時間正是采蜜的好時節,每隔10天左右就能搖一次蜜,一次能搖5到6噸蜂蜜。”崔鵬偉說。
優質的蜂蜜來源為小崔盛源蜜坊生產的蜂蜜迅速打開市場,產品銷售全國各地。“蜜蜂產出的蜂蜜,我們都是拉回來直接進行灌裝,從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崔鵬偉說,隨著消費者對天然健康食品需求的日益增長,蜂蜜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面對良好的發展態勢,崔鵬偉沒有滿足于現狀,而是積極謀劃擴大生產規模,以滿足市場需求。
在小崔盛源蜜坊快速發展的同時,崔鵬偉始終不忘回饋村民。蜜坊的建設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村民馮銀鳳便是其中的受益者。她說:“在蜜坊工作,環境干凈整潔,一天能有100元的收入,家里的農活也不耽誤,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村民通過參與蜂蜜生產、灌裝、包裝等工作,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提起下一步打算,崔鵬偉說:“我準備擴大規模增加生產線,同時開拓電商線上銷售渠道,帶動更多村民就業,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
小崔盛源蜜坊的“甜蜜事業”不僅帶動了村民增收,更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徐家垛村黨支部書記李昕釗說:“有了小崔盛源蜜坊的加入,不僅盤活了村里的閑置資源,還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接下來,小崔盛源蜜坊將繼續以蜂為媒、以蜜為橋,釀造出更多的甜蜜與希望。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暢任杰